站内搜索:
金城:爱是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2)
日期:[2018-12-09]  版次:[A11]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马克思与燕妮(138X68cm)

■金城画印度

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主编、博导

现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

作为中国动漫发展中的核心人物,金城始终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发展紧密相扣,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认为,广州给予了动漫、乃至金城发展成功的土壤。而《美术》主编尚辉则认为金城笔下的作品揭示了对社会性人物的至深解读。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则表示,在金城的作品里,感受到生活的另一种温暖和温情。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尚辉: 写意最能抒发 的是精神的表现性

中国画独立的审美特征,恰恰在于能够通过笔墨超越对画面形象的表达,写意性并不仅仅是笔墨行笔的状态,更是从笔墨之中抒发出来的一种富有直觉性的精神表现性。金城在《我的人间四月天》绘本中的《英伦初遇——林家有女初长成》《在巴黎的一些日子》和《寂静的一段时光——香山庭池》等画作,或都可作为单幅独立的中国画来品赏,因为,其画面通过枯湿浓淡的笔墨而进行的写形与造景已相当完美,而这几幅画面内容与切景的跳跃,也颇似电影蒙太奇的镜头组接,充满了叙事的丰满意象。这表明,金城从漫画、连环画向中国画的华丽转身,早已将中国画表现人物的笔墨精神了然于心、信手拈来。

笔者极其喜爱金城的那些旅外写生。整体看,这些在异国他乡的里弄街角所捕获的生计之中的人物,是一位“他者”域外行旅印象的一鳞半爪,但这些片断却因肆无忌惮的笔线而充满了绘画性的创造意趣,其形象未必写实,却是在观察对象的过程中进行了想象性的发挥,而笔墨虽也未必完全符合传统套路,但一定是最有真实激情的扫掠和提炼。这些画作的精彩,显然在画家对生计之中的人的各种情态的生动捕捉,具有西式造型素养的笔线将形神与率性完美地融为一体,尤其是一些并未完全勾画出的线,颇有“笔所未到气已吞”的气象。这些画作的美感,还来自于对不完整性的追求,正像塞尚的画,以常人看的不完整却成为他对恰到好处的完美的崭新判断,那些不完整其实是激发读者去完成想象的技巧与路径。

当然,这些率性而发的原生态人物形象,让人们也充分体味了金城对于人的深刻理解。其“笔所未到气已吞”早已不单纯是写意用笔的问题,而是对于人物形神本体理解的单纯化淬取。这种对于人物形神的自如驾驭,也恰恰揭示了作为一位连环画家对于人物形神的长久锤炼以及对社会性人物的至深解读。

梁江:广州是中国动漫艺术40年的最佳土壤

谈到40年中国动漫艺术之路,有一个前提是我们回避不了的,这就是连环画。金城上世纪80年代初画出《明姑娘》的时候,连环画正是大热。就以《明姑娘》这套连环画为例,同一个脚本,1984年前后同时就有不同出版社的六七个版本。有人美版、长江社版、上海美术社版,辽宁版也有不同作者的。记得作者有李鸿飞、钱定华等,江西的连环画大家丁世弼也画过一个版本。连环画最热的时候,广东的《周末画报》风行全国,“乐叔和虾仔”家喻户晓。但在电视及其它媒体兴起的大变迁中,连环画、宣传画、年画都衰落了。这是时代的变化,谁也没有办法阻止社会的变迁。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热潮退却,为什么其他人没能继续走下去或闯出新路?只是金城很成功。

我想,思考一下金城何以成功,金城的成功带来了什么启示?这样或对今后广州和广东的文化发展有启迪。

金城的成功,是他敏锐地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先机,把握到时代的脉络,很快从连环画转成漫画,然后发展为动漫。这一切,都与他南下广州连在一起,广东这方热土给了他最适合的条件。

为什么动漫在广州能发展蓬勃?我们首先要看看近代以来岭南文化的深层特点在哪里?广州是千年商都,最发达的是市民艺术和平民文化。在向工业化迈进,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大变革中,广州这样的开放城市最有变革意识,新鲜的市民文化最具活力,这种土壤才会孕育出新的文化艺术。想想近代以来的岭南画派、广东音乐和粤剧,是不是这样呢?广州美术界90年代出现“卡通一代”。那时候从日本进来的卡通文化,不只影响了一代人,在广州的黄一瀚等人已敏感地把握到新都市化的文化特征,“卡通一代”只能出现在这样的土壤中。

金城必须要从北方到广州才可能成功,这里是动漫艺术发展的最佳土壤。广州都市文化、平民意识的传统,加上改革开放先行地,诸多因素为新艺术形式提供最合适的生长土壤。广东有天时、地利、人和诸种条件。金城从连环画转成动漫,只有在广州才有这种开放氛围,才有这种强盛的社会需求,才有所需的产业条件,也因此才有成功的可能。

还应当说,金城还有他特有的人格魅力,有他独特的个人优势。他是北方人,外表很憨厚,但内心很灵秀、很聪明,这种特质更多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用线很灵活,水墨多变化,造型能力强,素描功底也不错,他的成功还有个人一直很努力的因素,最根本的原因是时势造了英雄。

广东的美术,是这里所有文学艺术品类中最强的一门。进一步说到广州美术,最值得抓的是动漫和速写。如果抓住这两点作好规划,会带动广州的艺术文化在很短时间走到全国前列。希望文化界和动漫艺术界能进一步讨论,把金城这样的案例和经验尽可能梳理归纳,让广州和广东的文化发展得更好。

卢禹舜:从金城的作品中感受到生活的温情

从金城兄的眼中,可以看到孩童般的热情,也可以看到人事物不为人所知的另一种丰富,更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另一种温暖和温情。《我的人间四月天》是金城兄的最新创作,谁也没想到,在搁笔卅年之后,他竟然一气呵成创作出超越自我的全新力作,令人咂舌。

金城兄过去的作品,比如20 世纪80年代《连环画报》封面上的作品《明姑娘》,以及之后的《一个女兵的来信》等,无不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见长。这次新作中对民国传奇才女林徽因的角色塑造,作者除继续捕捉那些既能表达情节、又能反映内心世界的外在元素之外,刻意强化人物肢体语言与情绪变化,透过人物心灵之窗—眼睛,让我们去体味主人公丰富却不夸张、内敛却又充满情怀的矛盾性格,仿若可以嗅到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呼吸与脉动,做到了画有尽而意无穷。

《我的人间四月天》气韵生动,画面构思巧妙。如一幅在庭院中林徽因为梁思成缝补领带的画面,虽没见一针一线,但仅凭主人公生动的手势和神情,便见细节,一个大家闺秀的优雅形象跃然纸上。让人物很接地气,但又不同于那些把林徽因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的其他同类题材创作。这一切得益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入洞悉与体悟,没有深厚的思想与扎实功力是无法雕琢出如此生动瞬间的。

虽然金城兄中途有过搁笔,但他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却从未停止,他作为艺术家最宝贵的真诚与敏感始终都在,正是在从事动漫创作研究与做出版人的工作经历中,金城兄重新审视、定位了自己,并在参与大量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之余,找到了自己全新的艺术坐标——并且是在蔚为大观的世界艺术坐标系中。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