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自然造化是山水画的基本源泉
日期:[2018-12-23]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莫肇生作品

■莫肇生(肇庆美协原主席)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山水画,从历史上来看是人类发展的主要艺术形式。它的产生离不开人类对自然的认同和理解,并上升到精神层面。当人类接触自然的时候,视觉形象总是在其他感观之前。就像小孩喜欢画画,小孩有天性,出生是先有视觉,颜色,形状,所以能画画的比较普遍,但随着年龄增长,对其他事物的全面感受,大部分小朋友慢慢放弃绘画。

绘画作为人类始发的基本艺术形式,记录了生活和对自然的理解。就如岩画是古人对大自然的通读,其直接描画对象以表达崇拜和敬畏,并记录生活。它是直观的,完全来源于人类原始的感觉。

自然造化比人类来得早,其从一个混沌状态固化为能生息与共、滋养万物的空间,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人要生存,跟自然的关系慢慢转变为对事物的感悟,人与自然最原始的关系是从陌生到敬畏到了解。就如山,山是尊严的象征,因为离天最近,同时还养育人类。人们通过理解自然,明白了对自然不是征服、超越,而是融合、交流。它跟我们生存的空间联系起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然就是人类的家园,中国人懂得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并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现自然,所以讲自然造化是山水画的基本源泉。

绘画艺术早期除了岩画外,就是壁画,最早是通过佛教形式从印度等地方传入中国。作为壁画的配景,慢慢呈现山水画的初形。中国画特点是传神,而不是形,从壁画可以看出其对形色的提炼。

中国画最根本的造型手段是线条,不是以面、色块、明暗。通过线条虚实、节奏、干湿浓淡来表现。壁画传进来的时候线是作为辅助形体的作用,后来把线条变成造型的主要手段。

中国画对形态没有严谨结构的认识,而是一种神态、状态、性格的表述。美术作品能传递历史信息,比起文字和音乐,更能保留人类最早的活动内容,从汉砖、石雕和壁画都能看出它的久远。中国人对自热的崇拜和欣赏都可从中体现出来。并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山水品味的情有独钟。

山水的人文思维是从山水慢慢从崇拜敬畏脱离出来,从魏晋时期已提升到一种人文情怀,是一个高峰,出现了很多诗人、画家。山水诗对山水画的影响很大。文人士大夫对现实的不满,又不能改变当朝,只能寄情于山水林泉。山水审美的独特性从那时开始不再单是表面的东西。

《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山水画从附属的背景变成主体的东西出现。隋唐的山水画只有线条和染,没有皴法。山水画把诗里面的东西形象化了,可游可居。我们的祖先很会享受,特别是精英阶层,皇室的,做官的,文人墨客等,山水画这时已经不是老百姓的东西了,只是供上层社会享乐品赏。

山水画的独立,让中国文化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山水画从唐开始通过以线、勾染、重彩为主要手段从壁画独立出来。谢赫六法的出现把中国画基本的标准理论确立。不再是单纯的实践,开始有了理论依据,伴随理论的诞生把中国画发展推到一个高峰。只有技术,没有理论,很难达到高峰,历史就是这样。荆浩是五代十国的代表,画松万棵,体现了六法中的应物象形。强调神韵,不单是形体。

山水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画的追求不是一个物像问题,是要化,要交融,要交心,把自然的东西理解,化成心里的东西,这就是艺术。宋代山水画的元素很多在太行山能找到,画山水很多人要去,什么形态都有,很丰富。要成为作品就要明白此道。

在中国山水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观察方式,那就是多视点观察的综合。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就如我们做生意,搞企业,要有全局观念。经营两个字放在绘画里面就是要花心思,如形势的起止朝向、气脉的生成流动等。

山水画的气脉有实和虚,山树是实,云水是虚,虚的不能堵死,实的支撑画面。实的不是死的,要活,要透气。虚的地方要聚气,凝结。气脉运用得当就会形成生动的画面。中国画一定要有气,此为判断一幅作品好坏的关键。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