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日期:[2018-12-23]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陈开宇 金叶涧水伴道行

■卢延光(著名画家)

读开宇的画,总给人一种凝重、厚实、稳健及超然的感觉,这是我平素与他交往所获得的印象。开宇为人厚道,处事谦和,而且热心于公众事业、有奉献精神。在艺术上,性格大气豁达的他却属于“内秀型”的画家。他聪敏、有悟性,又勤奋、扎实、肯钻研。在艺术上他不耍小聪明,不走捷径,老老实实做人,诚诚恳恳作画。

在中国画坛的风潮涌动中,他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艺术修养明确自己的艺术追求,而不盲目追时赶髦。他既注意画山水的势,又认真处理山水的情,把远瞻和近观的效果处理得很得体有度,笔力、墨色、章法均有讲究,说明他是一位很有功底和很有学养的艺术家。曾有人质疑中国画的存在价值,否定水墨画的成就,他却不以为然,坚定地相信中国画传统笔墨在世界艺坛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广阔的前景。正是从这时起,他用更多的精力研究笔墨。这在当下广州画坛,他属于较为突出而有成就的一个,令人注目而眼前一亮。

中国山水画在一千多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种艺术的审美价值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遗产。开宇在广州美术学院就读研究生时,很用心地临摹了大量的古画、字帖。运用传统的笔墨结合自己的实践,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受中国古代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

中国古代哲学对于自然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甚至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表现而略再现的美学观念和基础。这不但体现在绘画上,甚至作诗为文也将天人之间的灵犀相通视为创作的最高境界。

开宇在他的山水画里没有去讲究画面所描绘的是何处何景,而画家心中讲究的就是包容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自由。他的山水画不要求是客观自然景观的再现,而是画家情感和理智跟自然景观撞击而产生的火花。它比自然景观更绚丽、更诱人、更具震撼力。一个画家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的艺术成就。由此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的艺术而追求再现便形成了画家的一大特征。

开宇在笔墨里渗透的是画家对人生的认识和感悟,自然景物只是画家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咫尺之内,瞻万里之遥,东西南北,宛尔目前”。可见他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而寻找的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独特意境。

近几年来,他正在强化自己的风格面貌。不过他懂得,风格的形成与完善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全面的艺术造诣密切联系着的。所以他既努力追求,又以平常心态对待之,他的作品多是以画为主,作品中时有加上诗文、书法甚至印章的等艺术手段,画中有诗,追求画像诗一样的富有抒情味并且带有诗的韵律,也像诗那样的善于创造美妙的意境而做到“画外有意”、“意趣无穷”,给读者以充分的回味与想象的余地。

同时,这些又是表达作者的个性,体现与众不同的风格。在广州山水画家中,能有这样的文化觉悟者不多,开宇是其中一个。根,深深扎在土壤里,而精神面貌却很现代。沉厚、淡远,不为物役。退去社会浮躁的“火”气,内心返回“禅意”超然地走向更高的境界。因为以上,开宇比别人有了更多的后劲、空间,足迹将拉得更大更远。

(陈福香/整理,部分标题为编辑自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