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调味品行业潜力巨大 品类品牌危机却不能忽视
日期:[2018-12-25]  版次:[A21]   版名:[慧生活]   字体:【
■廖木兴/图

柴米油盐酱醋茶,调味品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了我们独特的味觉记忆,这也是调味品企业得以稳健发展的根基。而且,由于中外饮食习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国外调味品在国内市场发展相对较难,因此国内调味品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部品牌的影响。

2010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年收入仅为1506亿元,2017年达到3322.1亿元,增长了2.2倍,可见调味品市场的巨大潜力。数据显示,到2030年,调味品行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00亿元。

■新快报记者 刘韵

谈“味精”色变 昔日巨头风光不再

在过去5年里,味精的消耗量从114.6万吨下降到了92.2万吨。未来5年,味精行业还将持续下降态势,预计2022年降至78.9万吨。

河南“莲花味精”在业绩连续6年下滑,营收总共减少将近10亿元的颓势下,更名为“莲花健康”,将“味精”两字彻底从标识中褪去,这意味着莲花味精有意从传统意义上的味精加工企业转型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系统,但从结果来看,这个转型并没有成功。

据莲花健康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为-9944.59万元,资产的负债率达到了102.6%。如此低迷的数据,谁能想到莲花味精曾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味精生产商,味精巨头陨落的背后,除了受“味精有害论”的舆论影响,更多是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

如今,消费者的重心正从追求口感向追求健康偏移,健康生活和饮食质量已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为了迎合市场这一变化,餐饮行业也逐渐减少了味精的使用。在2018年英敏特对一二三线城市最新的调查中,有42%的消费者表示尝试减少味精摄取,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尝试控制糖(39%)、盐(35%)、油(35%)摄入量的比例。

尽管在目前,国内市场上大多数外资高级酒店坚决表态不使用味精,但味精这一调味品是否真的在餐饮行业中销声匿迹了呢?在广州经营大排档3年的林老板告诉记者:“我们还是在使用味精,像我们这种小本生意,毛利本来就很低,若是用鸡精或是其它替代调味品提味,实在不划算。”

记者对市面上味精同类品的售价情况进行了对比,通过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味精”发现,某大品牌的味精调味品1000g仅为19.8元,同品牌旗下的鸡精1000g需要42元。

前路漫漫 当红“老干妈”面临危机

调查显示,在出国旅游或留学人士的行李箱清单中,“老干妈”一直是热门选择。52岁的张阿姨算得上半个“旅游达人”,每年固定出境游玩两三次。“人老了,肠胃的适应能力也不好,国外的食物基本上都吃不惯,所以每回出门必定会备一些泡面或是辣酱。”在美国留学的刘同学也告诉记者,每次返校前都会带上“老干妈”,或是在当地的华人超市购买。“这可是我们朋友间聚会的必备品。”她笑道。

的确,辣酱可以说是当下调味品市场中的“网红”了。有关数据显示,目前调味酱市场规模达400亿元,其中辣酱规模占了320亿元。“老干妈”更是行业的领先者,其产值在2013年就已经达到37.2亿元,占据了中国辣椒酱行业的14.36%。2017年上半年,老干妈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45亿元。

尽管数据可观,但这家打着“不上市”旗号的品牌也面临着危机。一是品类单一。老干妈自创立之初就专注于辣酱生产,但如今市场上的同品类竞争相当激烈,如海天、李锦记等,此外,借着自身人气推出的“岳云鹏辣椒酱”也在营销方式上抢尽风头。二是对餐饮渠道不重视,在李锦记等品牌纷纷扩大生产线进军餐饮界之际,老干妈依旧只深耕个人消费市场,与前者相比,就等于损失了大片受众。

如今,“老干妈”陶华碧已经退居幕后,未来品牌的发展是会依旧遵循旧模式稳妥运作,还是会顺应时代做出改变,想必很快就能看到答案。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