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回归自我的本性
日期:[2019-01-27]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释信理作品

■释信理(著名画家)

从古至今,很多僧侣艺术家们,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创作出精彩的书画作品,结合大乘佛法要义,推动艺术的发展。智永《千字文》、怀素《自叙帖》、《寻道帖》、《佛说四十二章经》等都是弥足珍贵的中华文明瑰宝。

在绘画上有杰出贡献的有释贯休和清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和弘仁从及虚谷等,他们使传统书画作品写意风格发展到今令后人高山仰止的高峰。近代弘一法师作为律宗律学祖师,其书法绘画作品步入超凡脱俗,无欲无求的境界。在观赏研究他们的作品时,不能简单地用书画艺术标准来衡量,尽管此标准已臻化境,而是我们要用更高层次的宗教文化艺术之精深内涵体验感悟,宗教关怀和人文修养在他们身上合二为一,彼此相融共同发展成就,并融成一体臻至无上之化境。

将禅宗思想运用到绘画书法艺术的创作上,亦莫不如是。正如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三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悟彻,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在艺术中也是同理,同工异曲,即外师造化,心源,回归本真的自我本性。当艺术达到最高境界时,一切的技法都不重要,自由自在,真心流露,如一首好诗,并不在乎格律规格框框条条束缚限制,冲破樊笼,天地洞明敞亮。我们观弘一法师作品就有此种感受,达到真正的禅家境界。吴昌硕老先生称赞虚谷和尚作品时,用一句话“一拳打破去来今”,即是对虚谷上人书画作品臻至禅家最高境界的高度精准概括和提炼,也只有吴缶翁此种书画巨匠有此感受和洞彻。包括扬州八怪作品,皆达到很高的境界。

中国画的门类,花鸟画自唐时分科独立,并通过历代画家努力,涌现了许多的绘画大师和经典作品。其实学画中国画,无论哪派哪科哪家,能画出并不是难事,但要画好就非一般之所能了。我们知道清宫廷职业画家郎世宁,侍奉乾隆帝五十又一年,是一个外国人,能画出皇帝的青睐的作品,实属不易。但用高层次中国画标准来衡量,当中显然缺乏中国画之根本元素:笔墨、笔触和笔法,浮在表面上的华丽掩盖不了内在的空洞无物,当时清代士大夫对郎之作品明显表之不屑,言缺乏气韵,如吴镇、张浦山、邹一桂在肯定郎画西法的阴阳凸凹可参用一二外,评论其画缺乏神逸,甚至笔墨全无。“笔墨全无”还算中国画吗?自然不是,至少不纯不正宗不正统。中国画的永恒主题是在现实情况下更贴切地表现画家的寓意,更契合人文关怀和内在素养,特别是传统中国文化素养,契合“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禅宗哲学思想。

潘天寿先生曾说“画”本质上是“诗”,画家本质上是诗人。民国诗僧八指头陀曾有“我欲吟成佛,推敲夜不眠。狂歌对明月,得句问青天。”石涛上人曾言“搜尽奇峰打草稿”“我法无边”等,都说明成就一名杰出卓越的书画大家是要经历非等闲之功练,具非等闲之学养,有非等闲之胸怀,更要具备禅家之非等闲的独孤求败,方成大气候。有鉴于此,我希冀在“新禅风”中国画创作上道路,期待别开一枝,所谓道:莲荷清净原无染,梅寒雪岭自芬馨。

(本文有所删节)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