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扶贫先扶志 留守儿童成了省跆拳道冠军(2)
日期:[2019-01-28]  版次:[T15]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小朋友们在上中村文体广场奔跑玩耍。

孩子们有希望

公共服务提升 留守儿童成才

基于健康扶贫的需要,2017年12月1日,来自天河区新塘街的扶贫干部周青山,在所驻贫困村——兴宁市叶塘镇上中村,经街道领导争取,开展了一场名为“冠军课堂”的体育公益活动。周青山自己都没有想到,一次健康扶贫,阴差阳错,竟然“扶”出一名跆拳道冠军。

他回忆说,当日,国家级跳水教练、奥运冠军教练胡恩勇带领全运会冠军刘莹莹等人来到上中小学捐赠体育器材,并开展冠军课堂交流。正读小学六年级的山区留守儿童张楚玲,一照面就被胡恩勇相中,在接受训练后,于2018年初被推荐入梅州市跆拳道运动队。去年8月,经梅州市跆拳道运动队推荐,张楚玲通过测试,正式成为广东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学校女跆队的试训生。

2018年11月,经艰苦训练后的张楚玲勇夺跆拳道48-51公斤级广东省冠军,12月荣获全国同级季军。她成为全村人的骄傲。

得到推荐,踏上专业赛场的幸运儿只有一个。但在上中村,新塘街筹资50万元建设的村文体广场,却成了每个村民的舞台。上中村的文体广场以天蓝色彩绘为主色调,画面上白云缭绕青山,顶端书有“望山见水,记住乡愁”八个大字。广场建有篮球场,并配建光伏舞台,解决了全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的难题,成为村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周青山说,工作队还投入10万元建设公厕、停车广场,解决村内公共设施不足问题。捐赠环卫清扫车1辆,出资更换一批新型垃圾桶,全面改善了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条件。

“扶贫扶志扶智”一样不落

从2016年5月起,兴宁市罗浮镇浮美村被帮扶单位天河区代建局视为须开展扶贫重中之重的“教育扶贫、知识扶贫”,如今亦在该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结出硕果,浮美村的孩子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热切关心。

此间,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向浮美小学捐赠图书200多(册)套;代建局在2017年3月、6月分别向贫困户家庭中的16名学生发放助学金共6万元,用作因学致贫家庭的教育生活补助和学费补助;热心志愿者不定期对在校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对于患病家庭学生,扶贫工作队及时发放大病和慢性病援助金以减轻家庭重压,让因病致贫的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诸多爱心企业在区代建局的带动下为浮美村的孩子们带来关爱:广州宣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捐资200万元,为浮美小学重建校园;广州理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东趣炫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尚高投资顾问服务有限公司分别捐资10万元添加学校办学设备。在区代建局的组织下,各方齐心协力仅用了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就完成旧校舍的重建工作,浮美宣牛希望小学已于2018年8月28日投入使用。

贫困户有志气

扶贫先交心 贫困户请缨要做“牛老大”

“我看6头牛很轻松,其实再有30头,我也能看住!”山坡上一个放牛的男子,远远看到璜江村扶贫队长余奕昭,迎上来打声招呼, 马上言归正传。余队长来自天河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也是转业军人,做事一贯雷厉风行。

敦厚壮实的“牛倌”是余队长的老熟人——村里的贫困户陈展茂,今年50岁。2001年之前,他一直在广州做搭客仔,回乡18年,也勤勤恳恳种地养牛,但生活毫无起色。

陈展茂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妻子身体虚弱,近年做过两次手术,只能在家做些家务事,四口之家的所有开销,全靠他一人承担。妻子生病后,陈展茂的家庭经济状况很糟,存款耗尽,外边还欠下亲友一堆债。

可能是去大城市生活工作过的原因,陈展茂的志向明显高于其他贫困户,目前他的心愿是在璜江村成立合作社,由他负责运营,目标是自家脱贫致富,也能带领其他贫困户走上小康路。

余奕昭不敢轻易承诺,笑着问他,“你能看好牛?你的牛不是刚刚摔死过一头?”余奕昭说的事儿,村里人都知道。不久前,陈展茂在赶牛下山时,发现不见了一头牛,他很着急,马上联系村委陈书记。余队长得知消息后,与村书记一起协商在村微信群召集其他村民加入临时“寻牛”队,帮陈展茂去找牛。

可惜,巡山的乡亲们最终都是空手返回,直到第二天,有人发现,陈展茂的牛不慎掉入深坑,已经摔死了。

陈展茂心痛得很,“地上都是草,很滑,那只牛又不听话。”余奕昭安慰他说,要坚信通过自己辛勤劳动,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收益、日子会越来越好,俩人聊了一会,挥手道别。

人穷志不穷

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

扶贫资金该投入什么项目,余奕昭特别认真。他说,精准脱贫无非是教贫困户怎么赚钱,在农村,除了打工,就是选择种养殖,“挑选产业要谨慎小心,因为这是扶贫资金,不能用错,陈展茂的提议,我们还需要再论证和观察一段时间。”

余奕昭做过调研,璜江村因病因残致贫者居多,有意外发生导致,也有来自环境的原因,所以,璜江村在对口扶贫单位的牵线下,引进“东江嘎嘎”环境教育公益组织,在村里成立 “农民学堂”和“成员学校”, 举办环境教育课程等公益活动。

“这个村相对特殊,在家的劳动力少,老人病残人员多,无效劳动力多,很难发展大规模种养殖业。”余队长说,璜江村总人口有2465人,留在村里的只有500多人,很难发展产业。在一次调研中发现余队长还发现,璜江村的一个自然村里,目前常住80多人,其中只有8人年龄在30-50岁,包含病残人员。

“扶贫脱贫重在精准。所以针对璜江村的现实情况,结合市、镇出台的以奖代补方案,给外出打工者、在家务工人员进行奖补政策,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在党的好政策帮扶下,做到人穷志不穷,争取早日过幸福的生活。”余队说,经过精准识别并通过一户一策的对应帮扶,发展产业、资产型收益项目等。如今,璜江村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员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之前只有3400多元,现在已到达10214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