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三个寻找”计划 为乡村“人才振兴”谋划长远之计(2)
日期:[2019-01-28]  版次:[T22]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老村长廖志其看着自己家乡鱼咀村越来越美,不禁感慨万千。

■连樟70亩高标农田种植了本地番薯。

碧桂园集团“4+x”模式推进精准扶贫

攻坚脱贫最后两年,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全国的扶贫工作已经到了一个异常关键的临界点。做好农村工作、扶贫工作,还要真正融入乡土社会,取得村民理解和支持,并且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拉近各方距离,增进彼此互信,将真心实意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寻找适合本村的“内生动力系统”。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注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效是否可持续,碧桂园集团的做法是围绕“人”的关键因素,制定“三个寻找”计划,除了“寻找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还“寻找一批老村长”,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与此同时“寻找一批深度贫困户”,因地施策、因人施策。目前,扎根广东英德鱼咀村的老村长廖志其等全国9省14县140名“老村长”已经上岗,碧桂园专职扶贫队伍联合返乡扎根创业青年、“老村长”一起,正陆续对英德连樟村的陆奕和等1400名深度贫困户落实“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

■新快报记者 陈斌/文 孙毅/图

“寻找一批老村长”

深入扎根基层,带动村民思想脱贫

碧桂园精准扶贫实践得出的经验认为,在村里能说得上话的“老村长”们,是调动贫困户脱贫意识的脱贫攻坚关键,他们扎根农村,深入基层,熟悉历史,更有办法带动更多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来参与乡村振兴,破解部分贫困群众目标不清、志气不足问题,激发贫困户的脱贫斗志。

按照“言传身教、鼓足干劲、树立志气”的思路,碧桂园在14个帮扶县寻找140位德高望众、具有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能力的“老村长”,围绕入户宣讲关怀、开展老村长接待日及暖冬慰问活动开展系列工作,同时积极协助驻村扶贫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民宿运营施工质量排查、软装装修等。2018年11月,碧桂园英德扶贫队公益岗的10位老村长们接受了聘书,经过开班仪式培训后立刻进入角色,协助驻村扶贫队开展扶贫工作。

1

放弃冬瓜生意,老村长回乡带村民脱贫

上岗两个月,广东省英德市浛洸镇鱼咀村的“老村长”廖志其举办了“脱贫攻坚,行动在先”动员宣讲活动、开设了“老村长接待日”,入户走访深度贫困户并给予关怀,召集协助举办了脱贫励志报告会。

鱼咀村是一个有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2015年时人均纯收入7590元,贫困户114户220人。在小北江的花海岸边,廖志其告诉记者,这个因地处小北江边,受山洪及河水上涨影响,辖区三分之二耕地连年水浸、多半耕地有种无收,村里的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务工,仅儿童及老弱病残留守村内,很多房屋因长期无人居住已显荒芜,耕作区大面积闲置,村民收入逐年下降,贫困人口逐年上升。

回乡之前,廖志其做了19年的冬瓜生意,已经是收购黑皮冬瓜的大户,年均收入约在20万到60万元。因为农民出身,知道农民的苦和不容易,廖志其在做冬瓜生意时就坚持“只要不亏本,哪怕少赚点,有些皮破烂果的也会尽可能帮农民收过来”,是这个过程让他的内心感到富足,“不亏心。”他说。

当2017年10月听说碧桂园集团准备进驻鱼咀村进行结对帮扶的时候,廖志其第一时间赶回村里参加了村会议,而且毅然决定放弃经营多年的冬瓜生意,回鱼咀担任村民理事会会长。

“以前的鱼咀没人来,又脏又乱,垃圾满地,污水横流。”讲到这里,廖志其眼眶微红,“我就想,为什么别人的家乡可以那么美、那么好?为什么鱼咀就不行?”他说:“我的冬瓜生意可以放两年不搞。我身为鱼咀人,为鱼咀做些事情是应该的。”

随着年轻人外出谋生,鱼咀的历史渐渐被淡忘,只有廖志其和村里留守的老人仍在传颂“淡淡的乡愁”。“鱼咀村不仅是一个拥有汉县建制达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更有38个姓氏”,他说,这里的房子外墙喜欢用石头砌成,圆圆的是小北江的江石,被称为“水石墙”;棱角分明的是山石,被称为“山石墙”。要判断一户人家的贫富程度,从墙石的使用上就可以略知一二,稍微家底丰厚一些的用“山石墙”,贫瘠一些的就用“水石墙”。

但这种建筑方式已经逐渐被钢筋水泥替代,荒废的祖屋缺乏修缮,有的墙体开裂,有的剩下四堵矮墙。2018年3月,鱼咀古村文旅项目正式启动,碧桂园集团、广物控股共同出资设立鱼咀村发展基金扶持合作社发展并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运营管理民宿等业态,优先解决建档立卡户的脱贫问题,实现利润再分配。更重要的是,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鱼咀村的原始风貌、历史建筑都会被保存下来,并且维修加固。

廖志其对此非常认同,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廖志其作为村理事长,带领扶贫队走家串户,跟乡亲们解释文旅项目的做法,扶贫政策和利润分配。该项目获得了鱼咀全体村民的支持。接着,廖志其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加碧桂园就业扶贫的免费培训。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已经有12名村民在鱼咀民宿、凤鸣书吧、咖啡厅、青年旅馆等文旅项目中就业。

按照约定,运营公司通过对村民进行管理培训,吸引年轻一代回乡就业,助力鱼咀村人才振兴,十年后归还鱼咀村民自己继续运营。

2

人心变思想通,老村长带村民向产业要效益

在英德连樟村“过水汀步”的路边,记者采访了“老村长”陆奕标,这位40岁的大汉,用碧桂园集团帮助整治的70亩高标农田,从2018年3月开始带领村民们种植本地番薯,同时还肩负着协调、接待、慰问及处理村民日常相关事务的职责。

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是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135人,2017年10月,碧桂园集团成立专职帮扶小组,进驻连樟村委会中心村开展工作,助力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按整体规划,碧桂园集团重点整治了马下组及甜塘组的70亩高标农田及水渠灌溉设施,清理整治河道1.8公里并建设河滨绿道,修复、新建池塘3个,新建星级公厕1座和2个小公园、4个停车场,建成2间村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统一改造楼房外立面24幢51户,彩绘整治后泥瓦房10户,增建2条中心村联通周边自然村的道路,全面完成巷道硬底化工程,全面建设村庄雨污分流设施,建成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农户房前屋后或庭院得到美化绿化等等。

改造后的“过水汀步”成为连樟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各种标识牌也先后按统一风格设立起来,去年10月23日习总书记前来连樟村视察调研之后,如今的连樟更成为“网红打卡地”之一。

谈起“老村长”的身份,陆奕标表示“压力大”,基层村民的工作并不好做,村民有些是没怎么读书受过教育的,思想不开化,还很顽固。陆奕标告诉记者,刚开始连片平整高标农田的时候,这里的土地状态还是梯田式的,高低不齐,但有些村民因为自己的田地靠近路边,就不愿意拿出来交给村小组统一平整。然而如果要脱贫,必须要有统一标准的高标农田,才能保证有高产量,有高产量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

“无量化,不出路”这样的道理,村小组的成员们在陆奕标的带领下不知道讲了多少遍,给村民做工作做了多少次。时间是检验一切的真理,这半年来的时间,村民们一点一滴见证了连樟村的整体变化,观念上也慢慢开始转变了。“人心变了,思想通了,慢慢‘和’了。”陆奕标认为,懂得向产业要效益,不再“等靠要”,这是最令人欣喜的事情。

番薯的亩产在1000斤以上,按均价2.5元计,预估毛利约18万元,11月23日,连樟村还启动了“番薯节”活动,接下来准备利用碧桂园集团自有扶贫品牌碧乡的平台推动线上线下销售。陆奕标现在每天想着的都是怎么能把地里的这几万斤番薯尽快给卖出去。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