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扶贫先扶志 留守儿童成了省跆拳道冠军(1)
日期:[2019-01-28]  版次:[T14]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璜江村贫困户陈伯与妻子养了三头牛,每天都要出去放牛。

■吴春香一早就和老伴、外孙一起在院子里煮酒。

■上中村贫困户张远清种茶养殖之余,还在附近做废品回收,他的一对女儿都是好帮手。

■天河区驻兴宁市扶贫工作组农副组长(左二)和石岭村致富带头人李向东(左三)等人一起查看“石岭情”黑米。

■吴春香酿得一手好客家米酒,她认为秘诀就是已经成为当地招牌农产品的“石岭情”大米。

广州市天河区牵手梅州兴宁,助35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破万元

稻米基地、单丛梯田,传统与现代种植手段交融;光伏发电、农民学堂,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在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中,广州市天河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扎根梅州兴宁,以产业帮扶为核心,创新多项产业帮扶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天河区投入精准帮扶资金1.5亿元,累计帮扶兴宁市实施市、镇重点产业项目40多个,通过重点产业帮扶和结对办法,带动1241个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增收,35条贫困村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帮扶前的不足3700元,增长至万元以上,增幅近2倍!

帮扶兴宁

天河区投入精准帮扶资金1.5亿元

对于帮扶兴宁市,广州市天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省、市总体部署要求,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以产业帮扶为核心,创新“四项”产业帮扶模式:推广“村公司”运作模式,带动产业整体发展;开拓“飞地”经济帮扶模式,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发挥致富人带头人作用,引领贫困户积极参与;拓展当地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品牌效益。这些创新,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天河区投入精准帮扶资金1.5亿元,累计帮扶兴宁市实施市、镇重点产业项目40余个,通过重点产业帮扶和结对帮扶,带动1241个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增收,35条贫困村贫困户人均收入从帮扶前的不足3700元增长至过万元,增幅近2倍。

带头人

有奔头

擦亮“石岭情”无公害大米名片

吴春香一早搬出酿酒工具,在院子里摆开阵仗蒸馏小锅米酒。只一会儿,炉膛里的柴火已被老伴烧得通红,不时传出“噼啪”的炸裂声。片刻,一道晶亮的透明液体顺着木槽缓缓流下,进入早已等待在外的酒桶。吴春香满脸笑容,跑进厨房,拿出一只长把的勺子,浅舀半勺,低头品尝,“可以,可以!”她笑着把酒递给老伴,脸上泛起红晕。

火势借风腾起,四溢的酒香引来吴春香90岁的家婆,老人拄拐站在炉火旁,嘱咐儿子控制火力。

在梅州兴宁市,老一辈的客家主妇大多有一手酿制米酒的好本领,逢年过节,她们要用最好的酒,招待最亲的人。

石岭村的米酒闻名乡里,不仅因为这里的女性更擅酿酒,在石岭村,主妇们都有独一无二的原材料——“石岭情”大米。近两年来,已实现年增产稻谷16万斤的“石岭情”稻米基地,是帮扶吴春香这样的贫困户的“扶贫米”。

2016年5月,广州市天河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派出扶贫工作队入驻石岭村,立足该村自然环境好,交通便利,水稻种植户多的既有优势,将主导产业确定为以本村种粮大户为基础,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面向珠三角大城市销售的水稻种植和复耕产业。

驻村工作队以尊重贫困群众的意愿为前提,通过公司化运作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扶贫开发的过程,并利用股权激励机制将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全村脱贫致富的动力和热情。稻米基地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借鉴广州市天河区村改制模式,注册成立兴宁市石岭农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利润分配后全部用于贫困户脱贫和集体经济项目。

目前,运营已两年的该基地已全面实施先进插秧机插秧、鸭禾同生、太阳能杀虫灯、无人机喷洒农药等少农药少化肥的无公害种植,帮扶石岭村成立全省首个贫困村经济发展公司、首支贫困村农机服务队,并创建首个注册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牌,“石岭情”大米如今已经走出兴宁远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营业额逾25万元。

授人以渔 “从下种到包装自己完成”

另一组数据显示,石岭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0万元,增长超过10倍,全村脱贫率达到93%,贫困户年收入超过8000元,实现翻番。

李向东是石岭村种植大户,现在还是村委委员、合作社社长。早年在外打工的他返乡创业已10年,始终专注于发展石岭村的稻米种植业。

“资金不充沛、观念不更新、品质不提升,产品就没有竞争力。”他说,如果没有天河区驻兴宁扶贫工作组支持,没有石岭村扶贫工作队做后盾,企业成立短短两年,绝不会取得如此飞速的发展,“我第一年种稻谷,20亩总收入在2000多元,连人力成本都不够。”李向东叹道,“一个人种下去,迟早要赔光。”

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投身扶贫事业可以并举,是李向东最开心的事情,观念和劳动方式的改变,让他获得更多有效信息,也感觉未来的日子更有奔头。“产业链越来越成熟,从下种到包装成袋,全部由我们自己完成。”未来,李向东还计划集约更多土地,联合更多的贫困村一起种中药材,将“石岭情”商标做成兴宁乃至梅州的知名无公害品牌,带领当地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文/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图/新快报记者 王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