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古代精美玉器上龙的形象是怎么样的?
日期:[2019-03-24]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玉器]   字体:【
■曲体玉龙

■玉龙

■玉龙凤饰

■青玉龙佩

■玉龙形饰

■玉龙佩

■玉龙凤纹执壶

■青玉龙纹带扣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人也自称为“龙的传人”。

可见,在古代,人们对龙的崇拜有多高。从古代的绘画、雕刻中也能不时见到龙的身影。特别是在一些玉器中,古人非常喜欢雕刻上龙的形象。

由于玉器质地坚硬,因此也留下了很多精美的艺术品供今人欣赏。

■收藏周刊记者 曾贵真

曲体玉龙

●旧石器时代

●高4.4厘米、宽3.8厘米、

厚1.1厘米

吉林省农安左家山遗址出土。器呈黄色,卷曲状。首尾相接处有一缺口,没有断开,中心有一大圆孔。龙首较小,头顶有双耳,双眼凸起,吻部较宽,嘴前凸。身体卷曲成环,龙身光素无纹饰,颈后背脊处横穿一孔,可系挂。器磨制光润,造型古朴。

曲体玉龙也叫“玦”形龙,是红山文化龙形玉雕中最多的一种,形体和头部有大有小,缺口处有的断开,有的未断开,时代有早有晚,出土时多位于墓主胸部。墓主生前应是有地位和权力的部落首领或巫师,玉龙是巫觋以玉事神时所用的玉神器。这件玉龙比红山的玉猪龙在造型上更为原始。有考古工作者从地层堆积推测,其年代可能早于辽宁红山文化。

玉龙

●新石器时代后期

●高26厘米

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出土。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关于龙的原型,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如蛇、鳄鱼、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熊、虎、蚕、蛴螬、松树、云、闪电等等。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蜷体玉龙,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

关于龙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蜥蜴说、鳄鱼说,至于龙首则有来自马首、牛首或猪首之说。这件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似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玉龙凤饰

●商王武丁时期

●高11.1厘米、宽4.4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质多呈黄褐色,间少许淡绿。整器造型为一凤负一龙,构思别致。凤圆眼、尖喙,冠部为瓶形双角,短尾,身饰羽翎纹,一足,下踏云纹。龙“臣”字状目,瓶形角,身尾向上勾卷,饰菱形纹、鳞纹。

商代的玉石器雕刻继承了二里头文化的双线阴勾,而且用以表现龙、兽、禽、鱼类的装饰花纹各不相同。如龙、兽、禽的眼部造型多作“臣”字状,少数作圆形,而鱼类则均为圆形。龙身多饰鳞纹、菱形纹,中脊作扉棱状,兽类身上多用斑条纹或变形云纹,禽类饰羽翎纹,鱼类用鳞纹,这些均形成较为固定的程式化纹样,成为最具商代工艺特色的技法。此玉龙凤饰上所雕琢的双线阴勾菱形纹、鳞纹、羽翎纹即是此类装饰的代表。

青玉龙佩

●商

●长4.2、宽1.9厘米

玉龙扁平,有黄色沁,身曲蜷呈半环形,两边对刻眼,半角,前肢等轮廓线。两半角合一整角,背部钻孔为穿。造型简洁有神。 臣字眼及蘑菇形角是典型的商晚期龙纹所具有的特征。

玉龙形饰

●春秋

●长5厘米、宽3厘米

青绿色,薄片体,粘合。为长方形,身体卷曲,头侧视,圆形小眼,吻部前伸,下部似有双足,另一侧有一弯尾。一面饰勾云纹,中部身躯镂空成涡形孔,器物表面有切割痕。另一面光素无纹。战国早期也有此形状的玉龙。

春秋时期,随着琢玉技艺的提高和砣具的改进,特别是铁制玉工具的使用,在玉器的制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制出了更为精美的玉器,无论在造型和纹饰上,都出现了新的特点,有些造型是西周时期所没有的,纹饰也从平面向隐起、从简单到繁复的方向发展,雕刻技法采用浮雕、镂空与阴刻相结合,为战国时期的玉雕打下了基础。

玉龙佩

●战国

●长14.5厘米、宽1.5厘米、

厚0.2厘米

河南省信阳县长台关一号墓出土。玉为青绿色,局部有褐色沁。器呈“S”形状,唇上翘,口微张。器身满刻卧蚕纹,两面纹饰相同。背部上方有并列两透孔,可佩系。此种形状的玉龙,是战国时期较流行的典型器之一。

战国时期的玉龙,无论在制作技法、造型花纹等方面,都脱离了战国以前的规范,千姿百态,独具时代风格。出土龙形佩较多。战国时期,龙的形体更长了,形体多为“S”形,曲折弯转,自然流畅,动感强烈,形态各异。纹饰多为谷纹和云纹等几何纹饰。头上的龙角与耳形十分相近。

玉龙凤纹执壶

●明

●通高15厘米、口径4.3厘米、

足径4×3.2厘米

青白玉,局部有灰褐色沁。带盖,壶直口,细颈,长弧腹,椭圆形圈足。壶腹部琢刻龙凤纹,腹一面饰双龙纹,阴刻大龙和小龙,周围饰云纹,腹另一面饰双凤纹,阴刻大凤和小凤在云中穿梭,凤尾部较长,肢体上刻有茸茸细毛。壶一侧雕兽吞式流,上面饰云纹,壶另一侧有兽吞式柄,柄顶端有一桥形系。足外壁刻绳纹一周。盖为半圆形,兽纽,镂空雕刻,盖面阴刻四朵缠枝荷花纹。

壶造型秀美,制作精巧,采用减地隐起阳纹与阴刻相结合的技法,龙凤纹雕刻较为精美,纹饰流畅。明代玉壶壶盖上的纽多为兽形、龙形或人形纽。

青玉龙纹带扣

●清

●通长13.6厘米、通宽4.9厘米

带扣,玉料青色,半透明,有褐色沁斑,整体为长方形。扣首为一略呈图案化的龙头,直发有角;扣面透雕一口衔灵芝的螭龙;扣的方孔与扣首相合,扣面饰两朵云纹及一独角螭龙。

(本版文图来自国家博物馆官网)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