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丘仕坤:李曲斋先生书如其人,书蕴其志
日期:[2019-04-07]  版次:[A13]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李曲斋书法作品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受访者:丘仕坤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大凡艺术家皆期望有更高平台和途径,以实现艺术变革传承之梦想。为此,李曲斋先生在审视前人履迹之时,亦在不断审视自我存世价值情境,感悟到一个成功书家能否有所超越,深厚积淀是基础,育人更是振兴根本和腾飞翅膀。于是乎,羊城书法学习氛围如雨后春笋,参加者络绎不绝。观析此象,这时期岭南书坛学书之风最为盛行,其中不可忽视之发端者,便是李曲斋先生。其可谓是开了岭南书法培训之先风,为书法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此乃李曲斋先生常言之语。书法之外,李曲斋先生喜游学悟理与自我省身,亦善篆刻、诗文、园林设计等,可谓技艺盈身,诗意满怀,多才多艺。试析其艺术成长与成功之要,重又得益于扎实之童子功与不偏不倚之正途。其幼承家训,喜好书法,尤受通文墨、精书法之先祖影响熏陶,既习书练字,又诵读古文,打下深厚文化底子。青年时期遍游书海,寻师访友,广识书道。壮年静心书室,坐禅悟理,举笔寻思,境游物外,书艺超凡去俗,犹似脱胎换骨,显露不凡身手。

儒家乃孔、孟之重要学派,深刻影响中国书法艺术,儒学入世并重视芸众之教化,从这一视角出发,书法即具教化之能,从而形成传统书教。而恰恰教习书艺此任,则乃李曲斋先生生命之要,其传导学人谨记:形而下者谓之技,形而上者谓之道。由是,李曲斋先生传道授业解惑皆力求用意良苦,匠心独运,极力主张技进乎道,倡导习字先工稳后放胆,逐渐达其心性。李曲斋先生热心教书育才,视书法为心学,要务和书旨就是要求学人以儒家君子为做人准则,以仁义道德、以人格理想、以文质彬彬为精神风貌,最终达到书如其人,书蕴其志。其论书讲究内外兼修,重骨气与神韵,喜以“雅健”作为衡量标准,做人更是情致高雅,不显世俗铜臭味。其常言:书艺精要见于字外工夫,书者须存志诗书,蕴蓄既深,其书自然高雅,无书卷气者为俗书,俗则不可医矣。又言,当世之书者,徒解索求于点画之间,拍浮于名利之海,岂不重可伤哉!李曲斋先生身体力行,热力推进岭南书法前行,壮年便受聘任教于广东文史研究馆创办之文史夜学院,与吴子复、秦鄂生、麦华三、朱庸斋等一道,为书坛培养了一批诸如张桂光、连登、曾景充等岭南书法界领军帅才。由此,可观李曲斋先生功德高彻、限之无量矣!

德不孤,必有邻。李曲斋先生遵迳此理行不止,善无垠,格外注重明德修身,慈心奉献公益,视富贵如浮云,不为物欲所囿,书圈众予口碑。其善诸举,发自内力,出乎心脉,无异所碍,故凡作事处世皆和心托出,捐献作品毫无怜悯,授艺后学毫无保留,可见其奉举乃壮也。李曲斋先生名利皆非,终身力将自警:一不题招牌,二不办个展,三不印书帖。即便人情难却亦是书而不款,更不取人酬,以致难见其墨迹,甚是可惜与珍稀。李曲斋先生心善人雄,身体力行,为荣岭表,增彩翰域,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即与梅县籍书家侯过先生等造立省书协前身之广东书法篆刻研究会,积极参筹,任圆务兴,众望所归。

心有慈悲添福寿,知因识果得吉祥。李曲斋先生慈行问世,心平气和,不卑不亢,心怀悦意,身无异样,终取善音,八十而寂,极乐收之。由然想开去,天庭之书者李曲斋先生,抑或仍将教化诸众,播扬华夏传统国粹,其翰墨迹留于世,其艺术千古留芳,其精神永励后学!作为书者,命境能臻于此,已是大足矣!

李曲斋,清代探花李文田之裔孙。幼年随父读书,秉承家学,于经史词章、金石目录之学靡不淹通。酷爱中国传统文化,毕生致力繁荣传统文化艺术,尤好书法,其书法博采百家之长而自成风格,为南粤书坛大家。著有《广东诗人屈大均书法详析》《广东书坛概况》《草书偏旁符号拾字详解》等书法论文。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