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朱光荣缅怀李晨:以更好的绘画面貌践行他的忠告
日期:[2019-04-07]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李晨 家常

受访者:朱光荣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政协书画院秘书长

又是一年清明节,值得缅怀的先人不少。其中,英年早逝的画家李晨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李晨先生是我大学期间的授课老师。还记得1989年,我还在广州美院国画系读书,他负责带我们下乡写生,主要是水墨人物写生,到生活中收集素材。原本的课程安排,并没有他的课,但我们都知道他是国画系素描最厉害的,在全院的素描来讲,应该也能排前三强。他的作品主要是块面感比较明显,结构感强烈,出来的效果基本都能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

所以,那次他带我们写生,我们都十分期待,而且那次写生,他当时的太太也一起去了,她跟其他女同学一起为我们做饭,比较照顾我们,那段经历很难忘。

当时我的画,用笔方法与李晨老师的有所不同,还是勾线为主,应该是受陈振国老师的影响较多,他也是强调线条。但我当时看了李晨老师的写生,也大受启发,比较喜欢这种具有水墨味的技法,由于我当时是班长,那次写生,无论是班上的事务还是个人的疑问,我都跟李晨老师请教了不少,感悟尤深。

回到美院后,李老师挑出班上每人较好的作品贴墙上给系老师观摩,他还把刚退休不久的杨之光前辈请来点评,杨老看了之后,频频点头表示,“都画得不错,李老师的教导方法是正确的。”当时听到杨老的褒扬,内心也备受鼓舞,毕竟我们能够直接接触杨老的机会甚少,而且我刚开始尝试用李老师的方法来摸索着创作,到底效果如何,尚未有太多信心,经那次的作业观摩后,让我更为笃定了。

毕业之后,跟李晨老师的接触就慢慢少了,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他后来开始要负责学院里经营的事务,画已经少画了。

又过了十几年,应该是李老师去世前几个月,我跟他在广州美院偶然碰到,李老师十分关心我的绘画情况,跟我说了不少有关画画的观点看法,当时我也甚为感动,毕竟毕业已经多年,但他对我的创作仍然上心,很意外。当时我们还互相约定找时间跟同学们聚一聚。结果没几个月,我们便阴阳相隔。

李晨老师的走,让我们尤为惋惜的是,他放下画笔十几年之后,已经又重拾画笔,并且还办过展览,我们当时同班同学都认为李老师能重拾画笔,是十分难得的事,虽然从作品中能看出断了十几年,难免有几分生疏,但仍然能看出他深厚的功底。

眨眼间,李老师走了也八年了,那次碰面他跟我说的话仍然记忆犹新,我想,以更好的绘画面貌践行他的忠告,也许才是对他最好的缅怀。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