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魏祥奇: 今天远没有很清晰地认识吴冠中的艺术
日期:[2019-04-28]  版次:[A09]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吴冠中 春雪 1983年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 2007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 花与花 2008年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 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1936年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李超士、常书鸿、关良、潘天寿等大家,1947年入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2002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2010年逝世于北京。

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日前开幕

4月25日,时值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百年诞辰,由中国美术馆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分为“生命之本”“自然之意”“纯真之心”三个板块,展出了中国美术馆藏吴冠中58件作品。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现场表示,“吴冠中先生是一位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现实土壤,矢志创新探索,不断追求并创造出感人艺术的艺术家,更是我们艺术的榜样。”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吴冠中一直强调“风筝不断线”,就是艺术创作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在抽象艺术探索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完全抽象。造化与心源、物象与心象,经由他那颗纯真之心的提炼与升华,成为永恒的艺术之美。

吴为山在展览序言《线的生命》中谈到,风筝不断线,这根线“是贯穿吴先生艺术生命始终的线”,同时,观众也将“从吴先生的作品中,领略其一颗永无休止的探索之心,一条不断超越自己的创新之路,一根连着传统、紧系着生活的乡愁之线”。

吴冠中始终坚持对艺术本真的探索,不忘初心,为国家美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教学理念上,他不断向学生讲授现代艺术的思想和观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独立人格。吴冠中在中国现代美术的肥沃土地上播下了春天的种子。他的思想的因子,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血脉之中,他坚持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的远见卓识,使他的艺术成为连接中国传统与现代艺术思想的桥梁,也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艺术交流的纽带。

据介绍,吴冠中生前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4次个人展览:1979年“吴冠中绘画作品展”;1985年“吴冠中新作展”;1999年“吴冠中艺术展”;2009年“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其中,1999年吴冠中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了10件作品;2009年再次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了36件作品,极大丰富了中国美术馆关于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收藏的序列。2010年吴冠中去世后,为了纪念吴冠中对中国美术馆收藏事业发展的贡献,中国美术馆主办了“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此次展览,是吴冠中在中国美术馆的第6次个人展览。

对此,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魏祥奇接受了收藏周刊专访。

对话

中国美术馆会为吴冠中成立专馆陈列

收藏周刊:这是吴冠中先生在中国美术馆的第6次个人展览,这一次跟之前的展览在策划上,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魏祥奇:展览和之前并没有特别的区别,这次将展览分为“生命之本”、“自然之意”、“纯真之心”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中国美术馆藏作品中象征性强的作品,对照自然写生的油彩作品,抽象性探索的水墨作品。其中为了凸显吴冠中的生命意识,将《野草》《剑犹在》《血河》《恶之花》集中呈现在主厅的序厅部分;在主厅的正中间,展示了巨幅水墨画《逍遥游》,目的还是呈现一种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的气象。

收藏周刊: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吴冠中先生62件代表作品,从美术史的角度,美术馆如何定位吴冠中艺术?

魏祥奇:中国美术馆新馆建设的固定陈列部分正在积极筹备过程中,中国美术馆感念于吴冠中先生无偿捐赠的义举,以及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取得的成就,会为这批作品成立专馆进行陈列。中国美术馆是以展览、研究和展示中国近现代美术和当代美术为主要方向的美术馆,吴冠中先生的作品被用在各种主题性展览、学术性研究展览之中,利用率非常高。吴冠中先生是中国现代美术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他在1979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提出的形式美、抽象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想我们今天远没有很清晰地认识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他在融合中西,建构中国现代美术的思想和视觉形态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在美术教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美术教育家。

收藏周刊:吴冠中选择的艺术探索有别于以写实为主的“徐蒋体系”,也有别于岭南画派的主张,他选择了第三条“中国画改良”的路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他的探索给中国画现代化发展或者中西艺术结合方面,有怎样的启发意义?当代画家,应该学习他怎样的一种艺术探索精神?

魏祥奇:吴冠中的艺术成就得益于他的思想的高点。他崇拜梵高的创造力、鲁迅的批判精神,所以他的艺术非常有生命力,因为这是源于其内心深处的生命直觉。吴冠中的艺术一直在接应西方的现代艺术,他的艺术创造追求拥有一颗纯真之心,追求永恒的价值,他的艺术中有真善美。

吴冠中

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1936年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李超士、常书鸿、关良、潘天寿等大家,1947年入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2002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2010年逝世于北京。

策展思路

●生命之本

主办方在展览文字中介绍,吴冠中的艺术就是他的生命。他的创作思想追求至真至美,饱含深情,他艺术世界是他用画笔编织的绚烂的梦境。吴冠中的绘画中既有生命的蓬勃向上,亦有生命的枯萎凋亡。这一切,都是生命的本来状态。

在巨幅水墨画作品《逍遥游》中,可以看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波洛克的影子。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吴冠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庄子名篇《逍遥游》的状态,是一种忘却物我、心性自由的境界。

●自然之意

吴冠中的风景画创作着重于形式韵味的表现,诸如线与线、块面与块面之间的节奏关系,使画面中有一种和谐的律动。吴冠中的画色彩柔和,画面上大多不会用很厚的颜料层,而是将油彩调和得比较稀薄,笔触无滞涩感,用笔酣畅。相较于实,吴冠中在绘画中更为注重虚的东西,这种创作观念应该得益于其水墨画的创作经验。

自然给予吴冠中无穷尽的创作灵感。吴冠中在文章中曾谈到他对苏州留园的记忆,“留园有布满三面墙壁的巨大爬山虎,当早春尚未发叶时,看那茎枝纵横伸展,线纹沉浮如游龙,野趣惑人,真是大自然难得的艺术创造。”由此可见,吴冠中在创作中更为留意自然本身的形式美,从中寻找创作的启发。

●纯真之心

1990年代后,吴冠中的创作进入了平面化、抽象化的阶段,画面中出现了很多点、线、色块,通过聚散、重复、排列和组合,构成极为单纯、和谐的视觉关系,让观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艺术家的纯真之心。

在吴冠中的抽象画探索中,并非完全是由生活中得来的视觉形式,还有一些是梦境、想象,或者是情绪,诸如《欢乐的梦》《天外来客》《书画缘》《恩怨》等。事实上,吴冠中一直在强调“风筝不断线”,就是艺术创作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在抽象艺术探索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完全抽象。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