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黎雄才《武汉防汛图》是国画发展的一座丰碑
日期:[2019-05-05]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封面]   字体:【

■武汉防汛图 (局部)

■徐悲鸿 愚公移山

■吴作人 负水女

■吕斯百 拾谷者

■方人定 到田间去

■方增先 粒粒皆辛苦

表现宏大劳动场面的经典作品

在近现代美术里,有关劳动场面的作品也不胜枚举,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吴作人《负水女》等,而谈及宏大的劳动场面 ,则当数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关山月《山村跃进图》等。此外,还有方人定《到田间去》,吕斯百的《拾谷者》,潘行健的《土地》,黄增炎的《同心协力》,李节平《小夫妻》都是同类题材可圈可点的作品。■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唯一

用三个画种创作的作品

上世纪四十年代,受著名文学家泰戈尔邀请,徐悲鸿前往印度交流,其间,他在大吉岭创作了构思已久的国画《愚公移山》。这幅作品,他早在1937年,就画过油画稿。这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则寓言故事。它教导人们,只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终能战胜一切困难。

据资料显示,徐悲鸿还曾想制作陶瓷镶嵌壁画,而且已经进行了勾描、分块,准备烧瓷的工作,只因各种原因,终于没有搞成。但是,由此可见 ,他非常重视这件创作。已故著名油画家、徐悲鸿学生艾中信曾介绍,同一题材而(计划)用三个画种来制作的,在他的创作中,只有这一件。 “他说,《愚公移山》如果能镶嵌在一个大建筑物的墙上,可以起到广为宣传的作用。”

这幅国画画面宽424厘米、高143厘米,描绘了正在开山凿石的壮观场面。构图上的人物顶天立地,左右也撑得很满,右边还画了一只脚,说明画外还有很多人。画面中愚公白发长须,拄锄而立,开山者体魄健壮,挥锄掘石。整个画面表现了那种坚卓的精神和强劲无比的力量,给人们以巨大鼓舞。

艾中信曾问过徐悲鸿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愚公和那个“邻人京城氏之孀妻”、赶牛车的女子和两个小孩是中国人,其他却都是印度人?徐悲鸿回答称:“艺术但求表达一个意想,不管哪国人,都是老百姓。‘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北山愚公’,我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样,‘孀妻’也只好穿件黑衣。他还说,这画是他在印度国际大学时画的,以印度人为模特儿,这样大的画,不作人物写生画不好,所以‘叩石垦壤’者都是外国人。”

艾中信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要画裸体的“垦壤”者?徐悲鸿说:“不画裸体表达不出那股劲。”他认为“画人体的肌肉、筋骨的活力很有感人的效用,无论是英雄豪杰或舟子农夫,因为靠着那几根骨头和肌肉的活动,方有饭可吃,有酒可饮,有生可用,有国可立。

吴作人《负水女》有构成感

吕斯百《拾谷者》色彩明快

作为徐悲鸿的门生和得力助手,吴作人曾经留学比利时,深得弗拉芒学派真传,获得皇家美术学院金质奖章,一直致力于西画的研究和深造,1943年和1944年,吴作人先后两次赴甘肃、青海、四川、西藏写生,他的画风发生了重大转变。他游览了莫高窟,深入玉门油田,到达康定、玉树等地。所到之处,使他感奋,令他陶醉。他画了《祭青海》《甘孜雪山》、《负水女》等一大批风景画和风情画作品,从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描绘勤劳的藏族妇女在背水的油画《负水女》色彩明亮,用笔轻快流利,大块几近平涂的笔触使得画面具有现代艺术的构成感。

中国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给了画家以鲜明强烈的感受,辽阔、开朗、刚健、质朴、坚韧等构成了吴作人一种壮美的艺术追求。

1931年,吕斯百进入巴黎高等关术专科学校学习,后还进入朱利安研究所,跟随皮埃尔·劳伦斯学习油画。艾中信曾回忆称,吕斯百说萨金特只用三大笔画一条胳膊,活画出一个贵夫人;普吕东则是简练而华贵的。简练并不等于用笔省俭,他特别喜欢夏尔丹画得很深入但是非常简练而朴素的静物。而在常书鸿的印象中,吕斯百“里昂时期”的绘画特点是诗意、抒情、柔和。其中,吕斯百《拾谷者》《纤夫》就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拾谷者》用非常简练、明快的色块,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农民劳作场景,金黄色调搭配块感明显的笔触,使得画面有种清新,鲜明的感觉 。

《山村跃进图》堪称是1950年代农村建设的史诗之作

岭南画家中,描绘劳动场面最为壮观的,当数黎雄才创作于1954年的《武汉防汛图》,时任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前身)副教授的黎雄才,被武汉防汛场面所触动,连日在风雨泥泞的洪堤坝上写生,著名画家陈金章曾回忆称,他当时也参与了防汛工作,“当时黎雄才四十多岁,骑着自行车,背着帆布包,一个军用水壶,几个馒头,一包榨菜就在堤上转一天,我见他现场写生,也十分壮观,现在我们看到的武汉防汛图几乎就是他的原稿,当时的场面确实这么浩大。本来防汛工作的场面可以很快就画完,但他认为防汛后恢复生产,建设家园的场面都应该要有,因此,相隔大半年之后,他重新再去写生一批,创作时间前后跨度一年多。”

后来,《武汉防汛图》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获得了“防汛史诗”的赞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陈金章回忆称,“这幅画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认为中国画不能反映生活反映时代的观念,这幅画证明中国画不但能反映生活,更能反映战斗场面,是用笔墨表达时代的最好证明,因此,这幅画哪怕再过若干年,都应该是中国画发展的一座丰碑。”

关山月美术馆收藏有一幅关山月先生1958年完成的长卷《山村跃进图》,此长卷创作用时三个多月,纵31厘米,横1529厘米。题跋写道:一九五七年根据鄂北山区社会主义建设所见所感构成斯图,一九五八年夏画成于武昌扬子江之滨,一九八O年初夏关山月补识于珠江南岸。全图按照冬、春、夏、秋的时间顺序,描绘了均县凿山开渠、引水上山、兴修水库、农村建设与喜获丰收的动人画面。

关山月美术馆馆员丁澜翔研究认为,《山村跃进图》堪称是1950年代农村建设的史诗之作,内容丰富而具体,很多的图像片段都包含了那个时代特殊的事与物,这也正是关山月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

岭南画坛,方人定《到田间去》潘行健的《土地》,黄增炎的《同心协力》,李节平《小夫妻》都是描写劳动场景或与劳动相关的经典作品。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