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莫奈的“干草堆”,一场光线的追逐
日期:[2019-05-19]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莫奈《干草堆》

■《吉维尼的谷堆,日落》1888-1889,是最早期的干草堆系列之一

■《夏末的干草堆,晚间效果》1890年

■《干草堆,雪景效果》1890-1891年

■《多云天气下的干草堆,雪景效果》1890-1891年

■《秋天一日将尽时的两个干草堆》1890年

最想与你一起欣赏的落日,可能只是一种印象。

这印象转瞬即逝,但刹那光辉却永存记忆。充满喧嚣活力的自然,让你我长久而稳定地沉浸于融洽之中——“夏天,它们环绕着火焰似的紫色鳞片一样的光芒;冬天,它们散发微光的影子在波动,突然的霜冻为它们涂上蓝色,它们在天空中闪闪发光,先是粉,然后是金”。

我们一起来看莫奈吧,看看他的《干草堆》。这是干草堆上的落日。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就莫奈后期作品的嬗变而言,干草堆是最为人理解的系列”

1889年左右,当他在吉维尼田野上和干草堆屡次相遇之时,太阳正在下山,光线在干草堆身上的游移,让色彩产生微妙颤栗。49岁的莫奈也许并没认识到,这些余晖将开启他的系列主题创作之旅。很多的日子,他只是急着把瞬间印象记录下来。可是,“太阳落下去这么快!我追不上它!”他不得不一次次换取新的画布,“但是随后不久,光线又变化了:再来一块!再一块!我只在我能看到效果的时候画那一块!”

干草堆,它们存在于收割后的田地,在整个巴黎盆地和吉维尼所在的诺曼底地区,它是圆形的,顶部会盖一层黑麦稻草,和下面部分有不同的纹理颜色。虽然外表古朴,但其实在那个时代是件新事物。只有在19世纪后半叶,当乡间足够安全和麦田产量足够丰富之时,它们才会出现,然后于100年后联合收割机登场时消失。

然而莫奈将它们永远留了下来。在他的一生,那些同一主题的系列创作,鲁昂大教堂、白杨树、克勒兹峡谷、圣·拉扎尔火车站、国会大厦以及持续最长时间的“睡莲”等,都随“干草堆”而来。就像艺术史学家莫菲特(Charles S. Moffett)所说的:“就莫奈后期作品的嬗变而言,干草堆是最为人理解的系列。这是莫奈的第一个系列创作,也开启了他余下艺术生涯的创作模式。”

干草堆系列也许只是源自一瞬间的印象,精妙之处却不可能在瞬间领略到

暮色壮丽,画家以宝石般的色彩交错,捕捉到变化万千的大自然光辉。在这个约由25幅作品构成的系列之中,莫奈犹如一个追光者,在用他的画笔和时间竞赛。

据说当时他的创作经过是这样的,先画第一幅,光线变化后很快画第二幅、然后第三幅……每一幅其实都是半成品,回到画室之后,艺术家会在笔触和造型上再行调整。

正如约翰·豪斯所言:“《干草堆》的画面虽然密致,整体上却并非一气呵成;四周环境的瞬时性在创作的最后阶段才精心营造出来,轻柔生动的斑斓笔触层层铺叠在色彩稍逊的初稿颜料上。因此我们可以自相矛盾地总结出,初稿的瞬时性必须经过最后长时间的润色才能显露出来;而且鉴于主题的变幻无常,它亦只能在画室里实现。一方面,画家对景物的第一印象在作品逐步完成的过程中再次重现;另一方面,作品的创造过程和完成状态亦远远超越了初稿的瞬时性。观者若在闲时忆想起这些作品,就能体会到莫奈所追寻的‘严肃特质’。干草堆系列也许只是源自一瞬间的印象,不过它们的精妙之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瞬间领略到……到了这一刻,观画与观景的体验已经截然不同,可谓早已分道扬镳。”(据纽约苏富比)

值得一提的是,1890-1891年的冬天很特别,寒冷不算过度但是十分持久,,这个阶段,干草堆上的景致独一无二,草堆上顶着不同厚度的积雪,莫奈陷入了疯狂的创作阶段,他“想从这壮丽的冬日景致中得到收获”。融雪期的落日效果,是冰冷的暗绿被热烈的暖黄所融化和侵入的过程。“令人惊艳,冬日干草堆系列这样的单一主题足以使莫奈通过田地间上演的黎明和黑夜之间的戏剧来表达他丰富各异的情感”。

纽约苏富比:《干草堆》构图赏析

纵观整个《干草堆》系列,构图是值得留意的部分。艺术史学家保罗·海耶斯·塔克(Paul Hays Tucker)如此形容:“构图具备非常浓厚的几何特质──田野、山丘和天空被简化成平行的带状,并经常横亘整幅画布,其中半个画面被田野铺满,山丘和天空则各占四分之一。其中十五张作品于一八九一年五月四日至十八日在巴黎杜杭·胡埃画廊展出,它们带来的冲击就像其质朴鲜明的题材那般强而有力,展览大获好评……一张张作品地看过去,观众不但能够感受莫奈的妙笔,还会逐渐了解他对干草堆所投入的深厚情感。它们永远不会被阳光淹没,或被雾霭遮蔽,坚定地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莫内甚至会勾勒出草堆的轮廓,用色亦毫不拘谨,一道道沿着起伏边缘倾泻而下的光线,衬托出锥形的尖顶。这些干草堆虽然没有生命,内裡却蕴藏著深厚的情感……”(保罗·海耶斯·塔克,《九〇年代的莫奈,绘画系列》展览图录),波士顿美术馆,1989年,77及82页)。

而本次在苏富比成交的《干草堆》,从几方面打破了干草堆系列的惯用构图。“平行的带状”并没有那么明显,从左上角延伸到地平线的对角斜线反而成为画面焦点。这种构图只出现在另外一幅干草堆作品里。莫奈亦在本作品里运用大胆的裁剪,使草堆的斜线更具张力;顶部的轮廓线与代表阳光的笔触正好呈九十度夹角,太阳隐藏在草堆后面,投下的剪影拖曳至画面右下角,为草堆边缘和大地镀上深浅不一的红色、橙色和生机勃勃的绿色。画家裁去画面左边最大干草堆的一角,突显其庞大体积,亦为投射在它们身上的光线带来更出色的视觉效果。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