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存钱不如存认知 日常勤用脑多锻炼,老了不痴呆
日期:[2019-05-21]  版次:[A19]   版名:[慧生活]   字体:【

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今年的全国助残日是刚刚过去的周日5月19日。在当天举行的2019年度粤社办分会“广东省社会办全科发展论坛暨第一次常委会议”上,护理界大咖蔺惠芳教授提醒说,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系统发生老化改变,机体功能趋于衰退,甚至出现病理性改变,也就是失能,其中的“失智”尤其要引起警惕。她提出一个观点,“存钱不如存认知”,强调平时要勤用脑,做好认知储备。■新快报记者 方轶

AD早期阶段干预或可终止神经损坏

演讲中,蔺惠芳教授介绍了一组数据:2018年全球痴呆症人口达到4680万;估计2050年可达1亿3150万;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痴呆症。“大脑最重要的功能是认知,老人失智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在老人痴呆病例中,阿尔茨海默病(AD)最为大众熟悉,AD又称老年性/期痴呆、失智症,是神经变性疾病。其有三大症状群: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行为障碍、认知障碍。比如老人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却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记不得昨天晚饭吃了什么……

据蔺惠芳教授介绍,AD在轻度阶段是干预的最佳时期,但轻度痴呆常常不被发现,甚至何年起始都难以确定,一般持续一至三年。中度痴呆能够被家人或者他人发现,持续2年—8年左右。晚期痴呆就是失能,身体进入全面衰退阶段。

AD之前被认为是不可治愈、不可逆转的退行性病变,但现在有专家认为,老年性痴呆如在早期阶段进行干预,其神经的破坏可能被终止。

“年龄增长、性别、遗传、基因突变、头颅外伤、脑心血管病、‘四高’、生活方式等都是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增长、性别、遗传、基因突变是无法改变的,但生活方式是可以控制的。

血管性痴呆低龄化应引起重视

蔺惠芳教授介绍,近年的临床研究还发现了一种血管性痴呆(VD)。这是一种由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引发的认知功能改变的疾病,一般分为非痴呆性的血管性认知障碍(还不到痴呆程度)和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达到了痴呆程度)。研究发现,40%—50%的卒中病人患病后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其中大约25%可能发生痴呆。

好消息是,与老年期痴呆不同的是,经过干预,血管性痴呆可以逆转。

研究还显示,血压、血糖过高会对全身血管造成伤害,进而伤害到大脑,血压过低、血糖过低也可对大脑造成伤害。蔺惠芳强调,近年来血管性痴呆有低龄化趋势,应当引起重视。

勤用脑多锻炼可预防认知功能下降

蔺惠芳教授指出,人从40岁起执行功能开始下降,执行功能是一种高级认知功能,因此年轻时做好认知储备很重要,也就是日常要勤用脑。

研究证实,脑训练对注意力、记忆力等的提升效果显著。剑桥大学对11430名认知训练者的研究数据显示,6周的脑训练后,他们的各项脑能力平均提升12%—33%。

此外,心肺脑不分家,心肺功能的健康对于脑健康也十分重要。老年人的心肺功能都处于下降或者边缘状态,如果平时不注意锻炼,储备好心肺功能,一旦发生变故就更容易出问题。

对于已经出现的认知障碍,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环境治疗、行为治疗、记忆认知康复训练、生活功能训练、心理干预、工娱治疗、护理和营养支持等。目前记忆认知康复训练已经纳入医保。

此外,保持好心情和好情绪,合理膳食,补充维生素以及常晒太阳等日常好习惯也有利于预防痴呆。

测一测

画钟测试(CDT)

1.做法:受试者在白纸上独立画一个钟,标出指定时间(如9时15分),10分钟内完成。

2.计分:国际普遍用4分法计分:每题各1分

画出闭锁的圆(表盘);数字在表盘上位置正确;表盘上12个数字正确;指针安置位置正确。

3.评价:3~4分正常,0~2分表明认知水平下降。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