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为700年古村落留住“乡愁”,重振发展信心(2)
日期:[2019-05-31]  版次:[T15]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华工设计学院在村内开展的农村墙绘活动留下的作品,为这个传统村落抹上了文艺趣味的生机。

■引进的优质水稻品种,让贫困户增产又增收。

3

劳动扶贫

贫困户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亲手打拼美好未来

在贫困户李美芳家,她一见到工作队的队员就说:“我的孩子这两天又头痛得厉害,血压也很高。”谈起了儿子的病情,她的脸上笼罩着愁云。

李美芳的儿子从1岁多开始就患上了综合肾病,一直在当地的中医院拿药吃。如今9岁了,个头看起来比同龄孩子要偏小。

梁劲劝慰她说:“你要记得给孩子吃降压药,头痛才能得到缓解。以后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跟我们的驻村工作队反映。”

2017年10月,驻村工作队借助多方力量帮李美芳家的孩子筹到了4万多元的医疗费用,并在华工的支持下,帮孩子到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规范治疗。作为李美芳家的对口帮扶责任单位,华工生物学院也发动教职员工筹得6780元,用于孩子补充营养和提高生活水平。

李美芳一人拉扯着3个孩子,以前在建筑工地上当水泥工,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得起床买菜,再到工地上工,晚上天黑才能回到家,很难照顾到孩子。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李美芳在村里接受了制衣技术的培训,得到了一份车缝工的工作。这样一来,她中午可以回家,傍晚就可以下班,方便照顾孩子。

“我现在技术还不熟练,每个月赚个近千元,那些熟工每个月赚三四千元也有。”李美芳说。尽管生活有很多困难,为了孩子,她一直咬牙坚持着,希望提高技术,更好地帮补家庭。

“如果没有工作队的帮助,我的孩子没办法去广州治疗,我也没有在村里的工作,很难照顾到孩子。”她感激地说道。

据梁劲介绍,华工驻村工作队多渠道设置各类就业岗位,推动劳动脱贫。开设“扶贫车间”,长期为村内妇女提供免费制衣技术培训,创造居家就业岗位,并鼓励优先培训和雇佣贫困家庭妇女。此外,学校后勤产业集团面向孔美村长期提供转移就业岗位,并且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邀请广州宝琳化妆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孔美村贫困户设立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贫困户依靠自身努力,通过工作就业实现脱贫。

4

产业扶贫

引进优质水稻品种,让贫困户增产又增收

产业发展是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孔美村地少人多,台风灾害频繁,农产业发展受较多的局限。驻村工作队队员们请教了孔美村民、党员干部、不同行业的专家学者,经过对多个产业的摸底,最后综合考虑孔美村的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劳动力状况以及村民的意愿,决定从升级孔美村传统水稻种植业着手,通过品种改良、绿色种植和文化包装等方式,提高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增加群众的收入。

2017年,华工驻村工作队引进了“华航31号”“华航38号”及广东省水稻产业大会优质稻米品尝“榜首”品种“软华优”1179。

此前,村里种植的水稻亩产大米大约是700多斤,大米卖到镇上收购点每斤售价1.1元,利润很低。新品种亩产大米可以达到1300多斤,每斤卖到6.8多元,收益大大提升。

梁劲形容这个过程就像是创业,因为涉及到产业资金的使用,十分忐忑,每个环节都要摸着石头过河。稻米品种筛选、包装机器选择甚至是合作社的注册……每一步都是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

驻村工作队队员韩红操还记得,他们光是水稻品种试验就花了一年的时间,辟了60多亩的土地进行种植,再从口感、色泽、抗病虫害能力各方面验证哪个品种比较好。

工作队带着村里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唐镇涛、唐国忠等发动贫困户一起共同成立了“惠来县孔子美种植专业合作社”,并结合孔美村传统历史人文,打造“孔子美农家香米”品牌,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以土地出租、劳动务工等方式参与项目。贫困户在田里干活每天能有100-200元的收入,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隆江猪脚饭、荔枝、绿豆饼……我们惠来不缺产品,缺的是品牌。我们项目发展的目标也是打造一个能够承载惠来特色农副产品的优质品牌。优质水稻只是一个开始。”梁劲说。

如何在工作队撤离之后,让孔美的产业链继续维持下去,成了摆在工作队面前的新课题。

韩红操说,村里很多人在农业技术上还可以,但是对市场的敏感度不够。他设想着,可以和当地政府联合成立一个合作联社,通过政府引导,把隆江镇几个村的产业整合起来,扩大产业规模,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

新接任的华工驻村工作队队长苏秋斌从梁劲手里接过交接清单,坦言自己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针对惠来荔枝产量大,但丰收不丰产的特点,他考虑引进相关的技术,将荔枝发酵成酵素,以提高经济附加值,促进产业的发展。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