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这里有20个许愿瓶, 装着20个地贫孩子的“六一梦”
日期:[2019-05-31]  版次:[A03]   版名:[新公益]   字体:【
【许愿瓶4号】

【许愿瓶5号】

【许愿瓶6号】

【许愿瓶7号】

【许愿瓶8号】

【许愿瓶9号】

【许愿瓶10号】

【许愿瓶11号】

许愿瓶众筹二维码

于前日开启的新快报2019“欢乐童行.许愿瓶行动”,昨日得到热烈回应。“我可以带孩子一起参加吗?我们的费用自理!”“我想单独认领几个许愿瓶,怎么参与?”“天河区南国实验幼儿园家委会,决定拿出孩子们义卖得来的4000多元支持地贫儿童圆梦”……

感谢读者的信任,感恩每一位关切困境儿童的网友。这是一项已连续执行7年的公益活动,从2012年首次发起,“许愿瓶行动”帮助200多个孩子,在属于他们的节日里美梦成真。

今次,我们一如既往在集聚社会力量,为他们圆梦。

“许愿瓶”起航,在这里。

善良而有缘的你,如果愿意,请开启。

爸爸独挑家庭重担,想送孩子学习机

【许愿瓶4号】

2012年,半岁的胡伏在衡阳市南华妇幼医院确诊重型地中海贫血,开始每月一次的输血治疗。一年后,输血之外还要定期排铁。爸爸胡云秋怎么也想不到,胡伏两岁时,妻子突然离家出走音讯全无,他不得不独自承担起照顾两个儿子的重担。

为了保证胡伏用血,胡云秋拖老带小迁居广州增城。“我在一家塑胶厂打工,每天上12个小时班,两班倒。”胡云秋说,奶奶身体不好,胡伏上学都是他接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胡伏的用血量用药量也在增大,现在每月自费部分超过2000元,除了基本生活开销,每学期还要支付5000多元学费。但胡云秋想得很明白,就算去借,也要让孩子好好上学。“我没时间教孩子学习,但他很好学,特别想有一台学习机。”

【许愿瓶5号】

“能说话的小机器,也许能教会姐姐说话!”

8岁的利欣栩是广东增城人,11个月大时查出重型地贫,姐姐大她一岁.欣栩说,姐姐以前非常爱护她。

“以前”是指2015年之前。那一年,父母带姐妹俩去山上玩儿不幸出了车祸,姐姐头部撞伤,至今不能走路不能说话,每天躺在床上。

欣栩是增城本地人,她的治疗费每月有八成可报销,目前父母务农和打杂工的收入可勉强应付。但父母最担心姐姐的未来。

知道自己能许个愿,欣栩想要学习机,“我可以拿来学习,这个能说话的小机器,也许能教会姐姐说话!”

【许愿瓶6号】

“治疗耽误上课,有学习机就不怕了”

何峻熙周岁时确诊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8年过去了,父母为他输血、排铁,算不清花了多少钱。因为身体抵抗力差,峻熙经常感冒发烧,去医院是家常便饭,耽误了很多学习时间。妈妈吴秀丽说,儿子好几次说想要一台学习机,“他说输血时不想看电视,想补功课。”

维持峻熙的治疗,已经让吴秀丽夫妇拼尽全力,家里还有一个大女儿正在读小学六年级,开销也不少,“全家人都靠孩子爸爸在新塘打工挣的工资,实在挤不出多余的钱给他买学习机。”吴秀丽说,希望许愿瓶活动能帮儿子实现心愿。

【许愿瓶7号】

“我不要礼物,但妈妈需要一台燃气灶”

卢伟鉴一家住在广州白云区的江高镇,在儿子卢仲烨查出重型地贫之前,他们的生活平静而幸福。

和所有地贫孩子一样,仲烨也是“泡在”血袋里长大,尤其去年卢伟鉴下岗后,孩子每月几千元的治疗费成为他们最大的负担。“你不听话,妈妈真的不要你了!”有时候仲烨太调皮,累极了的妈妈会这样训斥,每每听到这些话,卢伟鉴心如刀绞。

仲烨妈妈说,大女儿上大学一个学期学费7000多元,生活压力真的很大。让她倍感幸福的是,仲烨得知自己有许愿的机会,毫不犹豫地对她说,“我不要礼物,但妈妈需要一台燃气灶”。

“真得好感动,我以后再也不骂他了。”仲烨妈妈说,家里的燃气灶用了十几年,左侧漏气不能用,“我以为他不知道,原来他早看在眼里。”

“我想要手机,保证不沉迷游戏”

【许愿瓶8号】

背井离乡、与丈夫分隔两地生活,肖魏魏独自带着12岁的儿子刘权从湖南娄底老家南下广州,只为能在这里按时输血。

十多年来,肖魏魏夫妇的打工所得大多数用在儿子的治疗上,因为不在户籍所在地的门诊治疗,刘权输血和排铁费用基本自费。“我做临时工,孩子爸爸在老家的工地干活。”肖魏魏说,她和丈夫任劳任怨,只求孩子能维持保守治疗,好好长大。

刘权也很懂事,现在广州读初中,他的心愿是有一部手机,并对妈妈承诺“保证不沉迷游戏”。

【许愿瓶9号】

“有一台微波炉,我就不用吃冷饭”

梓恩出生后6个月确诊地贫,每隔20多天就要去医院输一次血,随着岁数增大,输血的次数也要增多。

爸爸陆慧业告诉新快报记者,女儿保守治疗费用比较贵,夫妇俩几乎都在忙着上班挣钱,早出晚归。“如果早上出门太急,就没有时间做早餐给梓恩。”晚上父母下班回家已经过7点,“梓恩有时会饿肚子等我们回家,有时吃冷饭。她跟我说,‘有一台微波炉,我就不用吃冷饭了’”买还是不买?陆慧业有点犹豫,这些年,他们一分钱都不敢乱用。

“真是太幸运,能参加你们的活动。”他希望能有一台微波炉,让女儿不用吃冷饭了。

【许愿瓶10号】

“送微波炉给妈妈,

让她烤蛋糕给女儿吃”

今年开始,滢滢的爸妈节衣缩食为女儿攒手术费,希望能尽快为5岁的她做移植手术,彻底摆脱地贫。接受骨髓移植之前,爸妈希望瘦弱的滢滢养好身体。

然而,爸爸陈佰和在外地打工赚治疗费,妈妈留在广州照顾女儿,也要争分夺秒平衡工作和家庭。如今滢滢上幼儿园,早餐和午餐都在学校吃,但晚餐经常要到8点左右才能吃到。“孩子身体差,消化不好,太晚吃饭肚子会不舒服。”爸爸最心疼女儿,他说,“想送微波炉给妈妈,让她烤蛋糕给女儿吃”。

【许愿瓶11号】

“好想骑单车上学,享受风吹的感觉”

在风中骑行飞驰,是喆林最享受的感觉。2016年许愿瓶行动期间,他许下的愿望便是一台自行车。时隔3年,喆林再次参加许愿瓶行动,愿望依旧是自行车。

3年前,喆林从新快报带走读者捐赠的20寸山地车时,开心坏了,从此上学放学都骑车出行,也省了家人接送时间。“当时他1.3米高,蹭一下就跳上了20寸山地车,样子非常帅。”如今,喆林个子长到了1.5米,以前的自行车也坏了,修了很多次。最近喆林不能骑自行车上学,他总跟妈妈说,“好想骑单车上学,享受风吹的感觉。”

■专题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专题统筹:新快报记者 潘芝珍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严蓉 潘芝珍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