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民生实事件件接地气 高灯堡村贫困户日子越过越“甜”(1)
日期:[2019-05-31]  版次:[T06]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广州海关扶贫干部(右)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学生们在广州海关重新修葺的阅览室内阅读。

■贫困户在自己承包的荔枝园里查看荔枝的长势。

■广州海关为高灯堡村捐建了文化广场。

■广州海关为高灯堡小学重修了校门。

■扶贫干部查看光伏发电设备,这个项目为贫困户带来了收益。

广州海关:助学切断贫穷传播 产业帮扶贫困之家

炎炎夏日,清澈的潭丹河穿过高州市潭头镇高灯堡村,隐藏在山林中的荔枝、龙眼、香蕉也相继成熟。青山、绿水、果香,映衬出这座粤西乡村淳朴的乡土气息。

高灯堡村虽有岭南果乡之名,帮扶前生活却过得并不“甜”。由于村子产业缺少规划,加上结构单一,村中丰富的果树资源没能给农民带来客观增收,用贫困户的话来说:“果子丰产时,有果无价;果子低产时,有价无果。”为此,2016年以前,全村75户贫困户183人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

2016年4月,广州海关对口帮扶高灯堡村,自此,村内贫困家庭在扶贫力量下,逐步摆脱产业尴尬。

“有了广州海关的帮助,我们才发现自己有能力靠双手创造财富,以后,再也不能说自己太穷,脱贫艰难了。”一位贫困户说。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茂名高灯堡村

一户一策 产业创收 合作分红 扶志脱贫

从广州驱车4小时,蜿蜒的村道将新快报扶贫报道组迎进位于茂名高州市的潭头镇高灯堡村。该村位于潭头镇西北部,是粤西地区典型山村。

进入高灯堡村,记者第一印象是果树林立。山坡上,有家家户户种植的荔枝树、龙眼树。

虽然果树资源丰富,但高灯堡村山多田少、土地贫瘠、产业单一、基础条件落后,青壮年多外出务工谋生,广州海关帮扶前,贫困像大山一样,挡在高灯堡村脱贫奔小康的路上。

2016年以前,茂名高州市的潭头镇高灯堡村75户贫困户183人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

一户一策帮扶贫困户;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家庭养殖、果树种植;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参股分红……2016年4月,广州海关对口帮扶后,打通了贫困户的思想,让他们通过产业等致富方式一步步脱贫,2018年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9965元,实现了100%脱贫。

以奖代补 “果树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

5月中旬,高灯堡村田间作物吸收着充沛阳光,茁壮成长。一道绿水绕过青绿草木,在田野旁流淌。

44岁的贫困户彭丽凤缓步走出家门,扎进不远的一处棚架。棚架占地9亩,架上蔓藤低垂,挂着一个个拳头大小、紫中带青的百香果,甚是可爱。她一边巡护,一边摘下个头小的果子和枯叶,仔细照料着果子,期望着即将到来的收成期。

百香果原本不是高灯堡村的特产。2016年5月,广州海关根据广东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统一部署,对口扶贫高灯堡村,带来了产业扶贫的“法宝”。

要脱贫,关键是树立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广州海关驻高灯堡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李丙实今年54岁,他和队友通过深入调研,从高灯堡村独特的气候地形以及传统产业出发,结合当地贫困村民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家庭养殖+资金帮扶+合作社”的精准脱贫计划。

首先,工作队授之以渔,按照“一户一策” 的方法,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扶贫补助或生产工具,引导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种植百香果等经济作物种植、养殖鸡鸭和沉塘种养。然后,推进光伏发电帮扶产业落地,引导贫困户参加参股分红项目,打造长效脱贫机制。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扶贫工作队以“以奖代补”方式鼓励自主发展种植,每亩荔枝、龙眼能“奖补”1500元;如果家中养鸡,每只能“奖补”40元。此外,还引进种植荔枝的龙头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参股其中,以分红带动稳定增收。“龙头合作社种植规模大,抗风险能力相对高,能将收益8%分配给高灯堡村贫困户。有了稳定分红,贫困户就不用再陷入荔枝丰年和寡年收益不对等的尴尬。”

发展家庭产业,高灯堡村最“拼”的,就是贫困户彭丽凤。她一家有6口人,丈夫在东莞打工,4个孩子在读书,她1个人种地、养鸡鸭,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通过开垦9亩荒地,分散种植百香果,她去年年收入增加4万多元,缓解了家庭压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