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粤港澳大湾区有天然优势 体育资源互补可错位式发展
日期:[2019-06-16]  版次:[A05]   版名:[城事]   字体:【
■周良君认为,粤港澳在赛事推广上可联动,如采用一程多站、联合办赛等形式。图为广州马拉松现场。(资料图)

周良君 广州体院休闲体育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

专访广州体育学院教授周良君——

[编者按]

6月18日星期二下午,2019广东·体育智库发布大会将在广州塔举行。体育智库将针对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体育产业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如何理解仍然需要专业人士剖析。今明后三天,《新快报》将从体育学者、职业经理、民间办赛者的角度对此进行解答。

去年12月6日,2018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上,广东省体育局局长王禹平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那么大湾区的体育产业便可以进一步繁荣。对于王禹平的观点,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学院院长周良君教授表示,粤港澳地区具有天然优势,体育产业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错位式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敌

体育产业潜力巨大

目标是2025年达到5万亿元规模

2014年底,在国务院公布的第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曾明确提到,希望国家的体育产业规模在2025年能达到5万亿元。毫无疑问,这是令人非常憧憬和期待的画面。

周良君表示,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在体育市场较成熟的国家,体育产业带动的产值非常高。周良君以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数据为例,他说:“美国的体育产业非常发达,在GDP的占比接近3%,高于传统的汽车制造业。”然而,国内体育产业还处于待开发的状态,“到2016年底,我国体育产业产值还不到GDP的1%。”周良君说。

体育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体育制造、体育服务及体育衍生三大部分。其中,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主体,也是最能创造价值和实现高额利润的领域。不过,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产值主要源自体育制造业,比如运动服装鞋帽、运动器材等等。周良君说:“全球60%的体育用品产自中国,而中国60%的体育用品产自广东。”广东省体育用品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同样颇高,“体育用品占比逼近70%,而体育服务及体育衍生两项之和也仅占三成多一点。”周良君说。

按照计划,5万亿元体育产业规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健身休闲业(目标3万亿元),另一部分是竞赛表演业(目标2万亿元)。截至2018年,国内体育产业规模从2014年的1.357万亿元增长到了2.4万亿元。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到2020年底,其规模可以达到3万亿元,2025年实现5万亿元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在周良君看来,国内体育产业潜力巨大,特别是体育服务业。周良君说:“如果健身休闲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在整个体育产业中占比将达到60%。目前健身休闲产业占比还不到20%,未来有3倍以上的增长机会。所以,对于社会资本来说,真正的机会在健身休闲业。”

粤港澳各具特色

各地区可互补互助联动发展

目前,广东地区不乏标志性的体育品牌。足球有广州恒大、广州富力、深圳佳兆业三支中超球队;篮球有广东宏远、深圳新世纪、广州龙狮三支CBA球队,在冰球、羽毛球和乒乓球方面,广东也有知名品牌。周良君说:“在竞赛表演业层面,广东一直处于国内体育产业的前列。”

另外,广东的场馆资源、体育人才资源丰富,体育产业链比较健全,加上比较富裕的商业大环境,民众的消费观相对成熟。所以,无论是中超还是CBA赛场,广东球队的主场号召力都不错。尤其像广州的两支中超队、一支CBA队,在国内体育产业中的品牌价值都不错。

和广州相比,深圳在体育品牌方面略逊,甚至在前几年还有过深足讨薪的负面新闻出现。但是,随着佳兆业集团的入主,深足正在复苏,加上新世纪的“南迁”,深圳在体育品牌方面重新焕发出活力。不过,在周良君看来,深圳最大的优势体现在高科技领域,而“高科技是体育产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毗邻广东,但两者的特点有明显的差异。“香港以金融业著称,但也有赛马;澳门以博彩业为主,但也有赛车。其实,这些都是体育产业的相关元素,搭配广州的体育品牌、深圳的高科技,粤港澳地区的体育产业可以实现‘错位式发展’。”周良君说。周良君认为,广东加上香港、澳门,粤港澳一带理应是国内体育产业的高地,同时也应该是国际体育产业的示范区,“虽然纽约湾区有很多非常成熟的体育品牌,比如尼克斯(篮球)、扬基(棒球)、巨人(橄榄球)等球队,还有美网、波马等极具影响力的赛事;在旧金山湾区,那里有硅谷、很多知名大学,高科技特征、人才资源优势非常明显;东京湾区有娱乐特色,也有金融特色。但是,和这些国际知名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容要更加多元化一些,完全可以互补互助、联动发展。”周良君说。

打造本土赛事大IP

创建大湾区体育长期品牌

当然,要真正拉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产业,长期的赛事IP是必不可少的。周良君说:“和国外成熟的体育联盟相比,国内一直缺少有明显本土特色的长期赛事。其实粤港澳地区也不乏舞龙、舞狮、龙舟、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而且这些体育项目也不缺少标杆,只是还需要精心包装和完善。”

周良君认为,粤港澳三地文化接近,在赛事推广上实现联动也相对容易。比如采用一程多站、联合办赛的形式,不仅可以实现成本分摊,还能全方位扩大影响力。“假如一支NBA球队要来香港比赛,那么这支球队完全可以顺便走访深圳、广州、澳门、珠海等周边城市。”周良君说。

去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座长达55千米的跨海大桥把粤港澳三地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在港珠澳大桥落成之时,便有不少人设想港珠澳大桥马拉松(简称“桥马”),认为马拉松作为近些年来的热门项目,影响力非常大,若在港珠澳大桥办马拉松,必然更具特色。对此设想,周良君却表示仍需充分论证,不可轻易为之,但相关的大湾区赛事的确可以考虑普及推广。

他说:“目前,国内的主流体育赛事多是西方的,如何打造本土体育文化品牌是当前需要仔细思考的议题。其实,民族的就是国际的,在体育产业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多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树立本土自信心。”

Q&A

粤港澳合作潜力 还可以大力发掘

Q:如何理解“体育产业”这四个字?

A:在学术上来说,体育产业是生产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集合,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Q:体育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有哪些?

A:时间和金钱,也就是说参与者要有钱,同时还要有闲,保证了这两点,体育产业才有可能蓬勃发展。

Q:粤港澳地区在体育产业方面如何才能做到联动?

A:在过去,粤港澳三地举办了众多以民间力量推动为主的体育和文化等交流活动,如省港杯。现在,穗港两地实行赛马合作,马匹平时在从化饲养、训练,比赛时再到香港,这就是很好的联动案例。其实,类似的合作潜力还可以大力发掘,比如粤港澳三地可以利用水的资源优势办赛,从理论上讲,毕竟都在珠江口沿岸,有很多资源可以共同开发与利用。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