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寻找北宋盛景 赴一场清明上河图的视听之约
日期:[2019-06-20]  版次:[A05]   版名:[时政]   字体:【
■《清明上河图》44米长画卷悬于空中,引观众驻足欣赏。

2019文德百家“城市建筑与现代声景艺术论坛”在花都区东方文德生活艺术馆举行

华灯初上,烟火耀眼,借助科技的翅膀,观众仿佛穿越千年,将北宋汴京的繁华盛景尽收眼底。戴上耳机细细聆听,茶坊、酒肆、脚店……熙攘的人群、高声的叫卖,一一还原。6月18日,2019文德百家“城市建筑与现代声景艺术论坛”在花都区东方文德生活艺术馆举行,当晚《听见〈清明上河图〉》大型交互声景艺术展演也在花都区高端湖景社区东方文德·森岛湖拉开帷幕。现场,观众们陶醉于这场视听盛宴。据介绍,展览将持续至7月18日,市民可在展期内携带耳机,到现场扫码关注小程序进行互动体验。

传统文化与声景艺术的创意融合

该艺术展由声音博物馆倾力打造,这也是声音行为艺术家、声音博物馆创始人陈弘礼作出的一次极具创意的尝试——用耳朵去欣赏《清明上河图》。

创作团队使用科技手段,通过艺术的表达,将《清明上河图》动态化呈现于观众眼前,44米长画卷悬于空中,笔墨章法清晰可见,人物神情活灵活现。利用声音交互,观众靠近板桥,便能闻得流水清风之音,走到市集四处响起叫卖声,回头转身又能听见路人谈笑私语。

作为论坛的嘉宾之一,陈弘礼向记者介绍,声音博物馆简而言之就是以声音博览万物,感知世界之美好,探寻生命之真谛。

陈弘礼透露,声音博物馆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中国非物质文化之声》声音艺术项目。用科技+文化+创新的手段,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各民族文化艺术之声进行收集整理及再创作。并持续主办声景艺术展和多方位建立传播声景艺术教育的途径。听见《清明上河图》是声音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之声系列里对声景概念的又一次实践运用。

用声音博览万物留住乡愁

在《听见〈清明上河图〉》大型交互声景艺术展演开幕前,主办方举行了一场“城市建筑与现代声景艺术论坛”。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吴硕贤表示,人生活在声音的环境中,声音是引起乡愁很重要的因素,而遗憾的是历史上很多声音都丧失了。但现在处理音频的手段越来越高超。借助数字技术,可以调制、保留更多丰富的声音。除此之外,要做科学普及,让市民意识到声音的社会、文化、艺术价值。

陈弘礼的理念与吴院士不谋而合,他说:“做声音博物馆,起源于乡愁,我从小对声音非常有兴趣。之前有一件事让我感到特别震撼,当我回到家乡,发现为了交流融合,大家都说普通话,乡音不见了。我就想把乡音留住。当然声音不只是在博物馆里,万物有声,我们可以用声音博览万物。”

策展人、万木草堂馆长王煦童表示,广东森岛集团旗舰项目东方文德·森岛湖一直秉持“文播四海,艺术筑家”的愿景,深耕文化地产,打造品质人居楼盘与社区人文商业。展演择址东方文德·森岛湖,是因为项目环境与艺术家关于声音环保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一致。

此外,本次论坛还进行了“声景艺术文化交流教育示范基地”揭牌仪式。陈弘礼表示,设立声景艺术文化交流示范基地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事情。他也期待与吴院士一起携手传播声景艺术,希望声音博物馆能把吴院士的声景研究及愿想付诸实现,让声景艺术完美地融入到生活中。(陈一苇)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