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妈妈防空队”是治理高空坠物的能动补位
日期:[2019-07-11]  版次:[A02]   版名:[评论]   字体:【

来论

■木须虫

据报道,西安兴庆路常春藤花园小区面对频发的扔板凳、灯泡等高空抛物情况,成立了一支特殊的“妈妈防空队”。“防空队”的倡导者、业主马女士介绍,“防空队”微信小群组成立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保护小区内的孩子和居民免受高空抛物的伤害。

高空坠物、抛物成为小区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如何防控值得探讨,其中小区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无论是呼吁完善立法、强化惩治、加强预防,最终都落到每个小区的推动落实上,比如给楼栋安装朝上的监控、给过道支上防护网、对居民进行教育、干预以及发现乱扔现象及时引入公共管理部门调查处理等等,都需要小区物业和居民的参与。

事实上,小区高空坠物、抛物现象频发,很大程度也是源于小区秩序管理的缺位,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化管理的缺位,一些小区的公共空间、公共事务的处理处在无主状态,业主呈“散沙”分布,如当小区出现坠物、抛物现象,想管又不知道该怎么管。尽管很多小区都有物业,但物业更多还是服务的性质,无法取代居民管理参与的作用;二是人际关系趋于陌生化,熟人社会固有的道德约束失灵,邻里人际责任弱化。具体到一些乱扔现象,因为没有传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约束,变得有恃无恐,一些居民害怕纠纷,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放大了责任分散效应。

小区“妈妈防空队”的出现,就治理和防范高空坠物、抛物来说,可能是逼出来的被动之举,但从自治的角度来说,又是能动的补位。为了保护小区里的孩子和居民免受高空抛物的伤害,“妈妈”们组织起来,向全体业主发出倡议,接着协调物业着手安装监控、排查安全隐患、让托管班安装防护网。这是小区自我管理具体实践的体现,具有组织化管理的雏形。同时,在“妈妈”们的热心组织下,小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得到很大提升,邻里关系出现了改善,从她们重视和处理高空抛物的问题以来,邻里关系渐渐走近了,“搭把手”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当然,“妈妈防空队”有很强的个性色彩,徒具非典型意义,但也恰恰说明小区自治在维护小区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中的作用无法替代。如何完善小区自治功能,来自公共管理层面的组织、引导、培育需要加强之外,小区业主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的觉醒更为关键,毕竟小区是共同的家园,居民不站出来参与管理、维护秩序,谁又能替代管理?“妈妈防空队”真正的意义,在于她们的“热心”所产生的“催化”作用,这正是当下小区自治自发所缺失的,“应”者多而“呼”者少。这也提示小区居民多一些主动的责任担当,愿意同时敢于打破责任无主的坚冰,用热心把居民连接起来,把公共事务管理起来,小区高空坠物的安全管理才能迎刃而解,相信其它更多的难点热点问题也是如此。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