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居在广州 一砖一瓦讲述千年商事 一宅一院流传岭南人情(2)
日期:[2019-07-24]  版次:[A19]   版名:[数媒+]   字体:【
■广州市历史建筑总数达817处,如何活化利用好历史建筑,成为如今城市一大新命题之一。在歌莉娅225号概念店中,设计师Ben在不改变骑楼建筑外观的前提下,对内部进行全新设计,并尽可能地保留使用“旧元素”。


【因商聚人】

人情自流转

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打磨建筑精品

往简单地说,商业活动不过是买卖生意,一买一卖之间便有了人情,聚了人气。

作为岭南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省城广州让人选址安家的同时,亦有不少外地人来此办事求学。陈家祠便是在这一需求下诞生。

“它虽然叫陈氏书院,却与教书育人无关。”陈家祠“掌门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表示,陈家祠虽为“祠堂”,其功能亦有变化,主要是为参与捐资的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它就相当于一个驿站,为有需要的陈氏子弟提供一个落脚点,方便他们处理自身事务。”

由于资金筹备充足,陈家祠不仅选址面积、建筑体量大,其建造技艺和装饰也是相当精美。如今,陈家祠被誉为岭南建筑装饰的“集大成者”,其最大特点便是建筑装饰的使用,包括: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岭南独有的两塑(陶塑、灰塑)、铜铁铸、彩绘壁画。其精美程度,如今仍令人感慨。

而另一方面,人们对建筑需求的改变,亦赋予建筑“古为今用”的生命活力。北京路225号的歌莉娅概念店,凭借亮眼的橙红色外观与内部的精心设计,已成为北京路骑楼街的一大网红打卡点。

2006年,歌莉娅225总设计师、BENSHOP主理人Ben李伟斌在不改变骑楼建筑外观的前提下,对内部进行全新设计,并尽可能地保留使用“旧元素”。

除了将原建筑的楼梯扶手、窗框等都保留下来外,Ben更费尽心思地加入了更多岭南建筑的特色。“我是个广州人,小时候每当从六二三马路走过,看着灯光从满洲窗透出来,就觉得很温馨。”鉴于这份温暖记忆,他在二楼夹层的旧窗框中,加入了满洲窗元素。

而为了重现建筑原有的花阶砖,他更是辗转多地寻找花阶旧砖, “很多人劝我说佛山就可以按图案加工制作,但我要的是岁月和使用的痕迹。”

重新设计开张后,歌莉娅225内部结构功能几经调整。“骑楼等老建筑的活化利用,不是一天里完成的,而是慢慢生长。”Ben告诉新快报记者,这里十年来布展逾百个,吸引了不同的人相聚于此,“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需求不断作调整,这便是其生命力的构成。”

砖瓦寻共鸣 在建筑中创造更多的沟通可能性

好的建筑,不仅留得住人气,更留得住记忆,这份沟通共鸣,即潜藏在一砖一瓦的设计创造间。

置身于歌莉娅225中,人们不时会发现一些小“惊喜”——如当年老屋里的木质床头靠背,被留下改造成为客人们休息的藤椅;业主家的木制麻将桌,如今成为一张接待桌。使用的过程中,人们无形间便与过去产生了联系。

而建筑古为今用的传承,有时候不过是一个小巧思、小设计。岭南建筑中的天井设计,其采光通风、节能环保的功能一直备受赞誉。更妙的是其所形成的“天井文化”,广东炎热时间长,夜晚往往为了避暑,家人邻居围坐在天井旁,乘凉聊天。

这一功能,被运用到现代的建筑设计中,如省博的天井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采光;太古汇三楼的顶层空中花园,在四周耸立的高楼大厦中犹如天井一般,亦作为沟通交流社区,承载人们闲暇活动、日常交往的功能。

“我们希望整个建筑能有温暖的感觉,而不仅是钢铁森林。”广州太古汇总经理黄瑛在接受专访时表示,空中花园的打造不仅是完善建筑的绿化功能,更重要的是让忙碌的人们能在闹市中寻得一方自在天地,能与三五同事、知己好友、亲戚邻居聊聊天。

而为了打造这一片喧嚣中的“静土”,设计人员下了不少“苦功夫”。“如今空中花园绿树成荫,四季不同的植物高低错落,实现这点并不容易。”黄瑛透露,由于种植的是真树,树井与覆土层的深度,不仅加大了成本,更牺牲了建筑的层高。同时,还得考虑广州多雨大风的气候特征,做好排水防涝抗风的设计。

此外,由于空中花园旁设置了西式简餐,如何营造一个“冬暖夏凉”的舒适户外用餐环境,亦是一道难题。而为了避免油烟的影响,设计时更加大投入,建造了核心筒,将油烟引到塔楼的楼顶排放。

不仅是人与人的沟通,如今更多的建筑通过设计,创造出更多可能性,加强人与外界甚至人与建筑本身的沟通。

太古汇的天窗设计,便是如此匠心。“从地铁出来进入太古汇的入口,你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地下层,因为三楼开了个天窗。”黄瑛说,通过各层的交错设计,可以保证户外光线能抵达地下二层,保证人们置身其中时还能产生与外界的交流感。而这些光线到达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角度计量与现场实验。

“商业建筑更重要的,是考虑看不见的背后能做什么设计。”黄瑛举例,如太古汇的地砖颜色名为耶路撒冷金,是包下以色列一座矿山后所制出并运回的,以达到大气与温暖二者兼具的视觉感受。此外,建筑内从栏杆扶手到天井、楼层设计,均采用有线条感的椭圆形,为的是增加柔和感,减少大型建筑给人的敬畏感,让人与建筑本身产生沟通交流。

建筑是一门语言。从古至今,好的建筑不仅能阐述设计建造的匠心,更能讲述岁月流逝的故事。正如黄瑛所说的,人们只有亲自置身于建筑中,才能感受到与看设计图纸、图片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