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生活越省越糟糕?!(1)
日期:[2019-07-25]  版次:[A24]   版名:[时尚花生]   字体:【

在有的人看来,生活中的过度节省会带来糟糕的体验——为省钱,出门旅游报低价团被强制购物;家里装修买便宜货,过不多久就坏掉,维修又超预算好几万元;淘宝上买10根9.9元包邮的狗绳,一天断一条……这些看似节省出来的花销,事实上并没有让生活品质得到提高改善,甚至可能搭上的时间让人感觉更为糟糕。

但这样是不是就意味着生活不需要省钱?有个这样的段子曾讲到:美国老太太与中国老太太见面攀谈,美国老太太说:“真开心,住了60年的房子,今天终于把钱还完了。”中国老太太说:“我也很开心,存了60年的钱,终于可以买房子了。”——这两种不同的消费观在我们身边都看得见,有人相信“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也有人精打细算,理性量入为出。

无论选择怎样的消费方式、选择过怎样的生活,都应该是“自己觉得舒坦就好”的事,本期时尚花生采访了几位持不同消费观念的人士,且看他们如何现身说法。

■新快报记者 毛静 陈斌 实习生 胡炜莘/文 廖木兴/图

舍得派?!

1

不买=“爱”得不够? 投射=从小爱得不到满足!

刚大学毕业一年的林晨俊收入不算很高,5000元的月工资仅是够用而已,每月房租加上日常生活开销,几乎是“月光族”的写照,但这样也无法阻挡他想要买汽车模型的心。“某天路过一家玩具店,见到难得一见的车模,当时特别纠结,因为身上仅剩300元,所以在犹豫许久后,只能忍痛割爱,选了一辆叉车、一辆兰博基尼和一辆蝙蝠侠同款,三辆小车模花费200多元。”他告诉记者:“月末几天基本上没怎么吃饭,因为钱已经几乎花光了,但看到那些模型的瞬间,我想的不是买不买的问题,而是买哪几辆的问题。”

买下那几辆模型车让林晨俊有一种很强的满足感,他有一些“收集癖”,已拥有同系列车型,想集齐它们。能将按比例缩小的车放在手心把玩甚至放在口袋里,对林晨俊而言是奇妙的,把自己拥有的车模摆在一起,则更让他感觉有愉悦感。平时工作不忙的时候,他经常把自己的“收藏品”拿出来观赏,“拥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容易,我觉得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犹豫要不要买下来拥有它,那么就是你‘爱’得还不够。”

【心理分析】

对物质(包括物品)的迷恋,导致对生活的影响甚至伤害,这是“现代拜物教”的新形式。

现代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与多样化,让人们的眼光从单纯生活转向追求特定物品,这事实上是“从小爱得不到满足、内心空虚、希望通过特定物品的丰富来得到满足”的一种表现,世间很多收藏家,究其童年经历,都可能看到父母之爱缺乏的影子。

如果收集收藏物品,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或工作,就需要认真想一想,自己内心对于爱的匮乏感是不是应该好好修复一下?而非寄望于物质拥有。

2

提升自我=不计较金钱? 不能欣赏自己?=内心自卑!

王凯乐觉得“自我提升”是值得投入时间和金钱的,他将自己的一大部分工资都用于网络课程与线下课程的购买。职业是安利产品直销商的他,认为了解食品营养的健康知识对工作很有帮助,“这能更好地服务客户,”他说。他曾花5000多元购买“国际营养师培训课程”及“时间管理”“思维导图”等线上课程,“自己平时工作效率有点低,周围优秀的同事又很多,感觉自己随时会被甩在后面,每次买完这些课程付完款的那一刹那,会觉得自己特别安心。”

这种购买行为从他读本科时已经开始,他几乎将大部分开销都投在了这种“自我提升”上,“那时买衣服或用在吃上面的都很少,就喜欢买各种各样的课程,觉得在这上面投入才有回报。”这样的消费习惯其实也常受身边朋友的质疑,“他们会觉得我是在‘花大钱买安慰’,这些课程实际上都是在欺骗消费,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但我觉得任何事都要有沉淀和积累的过程,这些课程让我了解到更多,比如营养师的课程,在工作时,我与客户的沟通更有效,自己说话也有了更多自信——这些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心理分析】

从小比较自卑或者有过自卑经历的人,特别容易在成年之后通过各种手段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但如果自己的发展机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非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更没有优渥的家庭背景可以炫耀,只有通过让别人看到自己不断在学习,来提升自我形象——这背后隐藏的,是内心深处依然无法释怀的自卑心理,因为自卑并超越,是人生的一大功课。

如果真是自卑感作祟,所要做的可能并不仅仅是购买各种学习课程,向内观己心,学会真正地接纳自己、正视自己到最终欣赏自己,更能提升自我的能量。

3

生活=不能缺少的仪式感? 被严格要求的好奇心?=压抑!

“仪式感”,对苏俊而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居摆件、厨房设备,都是每天“仪式感”的重要灵感来源。

她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各种各样外形好看的家居用品,“家里舒适些,更能让我下班到家得到放松,在我觉得生活很难前进时给我一些底气。”

苏俊在这方面投入很多,“常看一些公众号推文,推荐语和图片都做得很好,看着看着就被带进去不知不觉买了很多东西。”像是便携榨汁机、迷你小熨斗、复古小烤箱,苏俊被“种草”的痕迹在家中比比皆是,这些小物件单价似乎不贵,但数量多了总价也不少钱,“摆弄厨房里的东西让我觉得心情很好,如果它们很好看,那更是享受。”

此外她认为家具的使用会大大影响家人健康和生活的心情,装修新房时她所挑的家具都是价格比较高的,家里的锅也被她换成了某品牌的“金锅系列”,所费近万元。“我有段时间特喜欢研究早餐摆盘,买了各式装饰品和好看的盘子,每天在家折腾。”开始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朋友也喜欢看,每天很多人给她点赞,当积累越来越多,她觉得自己辛苦的成果,应该更好地记录下来。“为此我专门买了一部相机去摆拍,镜头加机身花了6000多元。”她说。

【心理分析】

我们反向来看,一个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的孩子,如果在一个较为压抑并被严格要求的成长环境中,成年后会怎样?——答案很简单:Ta会成为一个追求细节、对生活有完美化要求的人。

因为从小到大的人生成长经历,让Ta对外界世界的好奇和探求被限制压缩,退而求其次,只能将好奇心和探求力放在眼前可见可及的生活细节上,从而成为生活品质的“研究者”,花很多时间用在他人看来也许认为是无意义的事情上,但Ta会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而所谓“生活中的仪式感”,不过是掩盖这一内在心理投射的一顶“帽子”,以便让自己相信自己这样做是对生活有要求、有追求的,从而无视掉幼童时期的被压抑感对人生的影响。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