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东莞手机企业每生产一部手机就要用到一度电
日期:[2019-07-26]  版次:[G04]   版名:[新东莞]   字体:【

“我们每生产一部手机就要用到一度电,每年都需要上亿千瓦时的电量,这个数字预计今年还要继续增长。但是我们并不担心,因为供电局给我们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OPPO公司后勤工程部部长曾文俊说道。OPPO公司今年上半年用电量为61971061千瓦时,同比增长35.2%。

■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

通讯员 何石 林韵

电子信息制造业半年用电量为54.92亿千瓦时

7月10日上午,OPPO长安研发中心项目举行动工仪式,一台黄色的大型挖掘机在施工现场挥舞着工作装置,铲斗里装满了红土,一旁还停着几辆绿色货车。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主要从事智能手机及周边产品研发设计和检测,将进一步提升东莞智能手机产业的竞争力。

工地欣欣向荣,背后的用电数据也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显示,作为东莞五大支柱产业之首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今年1-6月用电量为54.92亿千瓦时,占五大支柱行业的半壁江山。

“一天几个亿的产值,停电的损失无法想象。”曾文俊说,“和其他产业相比,手机产业对电力供应的持续性、稳定性要求特别高,甚至一次不为人知的电压暂降,都可能导致一条流水线的报废。”

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便也成为南方电网东莞供电局的重要使命。“2017-2020年,电网升级行动期间,东莞市的主网、配网预计投资超115亿元,其中配网升级改造投资约70亿元。”东莞供电局计划部副主任梁耀林告诉记者。投资总有回报,2018年东莞市年平均停电时间仅为3.76小时,实现99.999%的可靠性,排名全国第七。

松山湖区域用电量同比增长35%

在喧闹的长安镇的相反方向,有一块区域显得非常安静,一座座欧式建筑依湖而建,融入了世界各地的风情,不时还有一列小火车穿越园区——这里正是华为公司坐落在东莞松山湖的研发基地,也显示出东莞市与国际接轨,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底气。

“我们公司是24小时不间断生产,日生产产值高且生产计划都是提前几个月就制定好了,如工作日停电迁改线路将产生重大经济损失,感谢供电局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加班加点,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华为公司不动产项目部负责人说。

除了华为的研发基地和生产基地,它旗下的分子公司和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也都遍布在松山湖区域。走进蓝思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的制造基地,能看见一支支机器手臂正不断翻转纸一般薄的玻璃面板,这里生产的手机面板,被用在苹果、华为、OPPO、小米等诸多品牌的移动设备上。

“我们的订单通常都很紧急,常常供不应求,现在都是24小时作业,对电力的需求十分庞大,这个月我们还新报装了一个二万三千伏安的增容。”蓝思科技公司杨青松告诉记者。截至6月底,蓝思科技在松山湖区的用电量仅次于华为,达到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57.2%。

记者在走访多家手机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后发现,生产手机产品配套的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手机电池的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用电量也分别同比增长了38.4%、18.6%……今年上半年,松山湖区域用电量同比增长35%,澎湃增长的电能,正脉动着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与华为类似,东莞步步高系的OPPO、VIVO、Realme等品牌也纷纷打开海外市场空间,在俄罗斯、印度、泰国等诸多国家的市场份额中,这三个品牌基本都闯入了排行榜的前五位。国产智能手机掘金海外,正逐渐缩短与三星、苹果的距离。

智能电网: 与电子信息产业同生共长

“大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东莞,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绝佳注脚,近五年先进制造业占全市GDP比重平均增速达19.9%,机器人、锂电池、新材料等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增长,2018年东莞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2.5%和39.1%。

其中,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更是蓬勃发展,用电量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多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都在采访中向记者强调,这类精密设备制造的过程中,任何一次电压闪降都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电力已经成为支撑他们生产制造的生命线。

在对电网企业内部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电网不仅仅是在支撑着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同时在这些高技术的产业中汲取养分,与之同生共长。

特别是新近火热的5G技术,更是成为南方电网东莞供电局打造智能电网的“新利器”。记者获悉,今年4月以来,东莞供电局已经连续开展“5G无人机+程序化操作”和“5G无人机智能巡检”等试点工作,在5G的帮助下,可以做到在飞行过程中实时监控、实时分析,不再受困于网络延时等问题。

得益于边缘智能,能够“自愈”的变电站也是东莞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件新鲜事儿。5月5日,随着“洋坑塘站F35、胜华站F28环网线路”的自愈功能投为自动模式,东莞电网实现了自愈功能的全覆盖,故障区域影响负荷的影响时间缩短了98%,实现快速精准复电,切实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梁耀林告诉记者:“今年内,东莞将建成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工程项目34项,改造升级配网项目5200项,为智能电网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