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村民们满满的幸福感,是我们帮扶的最大动力”(1)
日期:[2019-07-31]  版次:[T22]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阿东扩建养殖场之后又开了卤味店,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

■阿亮一有空就到赤新村文化广场的健步器上锻炼。

■南方医科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利用省财政精准扶贫开发资金建光伏发电场。

■赤新村文化广场新建了不少游乐设施,供村民们使用。

南方医科大学发挥高校优势, 义诊义教特色扶贫获村民点赞

扶贫概况

多种方式助力 赤新村脱贫率达98.4%

揭阳市赤新村既是革命老区村,也是省定贫困村,因病因残致贫是主因,全村有贫困户100户322人。自2016年开始,南方医科大学先后派出4名干部到赤新村驻点帮扶,通过村容村貌的整体改造、搭建持续造血的产业平台、积极组织义诊义教等方式,助力赤新村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截止到2018年底,南方医科大学自筹扶贫资金620万余元,广东省投入扶贫开发专项资金520万余元。目前,已有97户贫困户317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率达到98.4%。

揭西县,因地处揭阳之西,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境地,故名揭西。与揭阳市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不同的是,揭西县自然地理环境多为丘陵、山地,农作物种养环境较为复杂。自古以来,揭西就是潮汕和客家文化交汇贯通的地方,东连揭东区,南邻普宁市,西南接陆河县,西北与五华县为邻,北与丰顺县接壤。而位于揭西县凤江镇的赤新村,既是革命老区村,也是省定贫困村,因病因残致贫是主因,全村有贫困户100户322人。

自2016年开始,南方医科大学先后派出4名干部到赤新村驻点帮扶,通过村容村貌的整体改造、搭建持续造血的产业平台、积极组织义诊义教等方式,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贫困户的腰包鼓了,新建的村文化广场让村民们在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定期的名医义诊缓解了贫困户的看病难题。“村民们满满的幸福感,是我们帮扶的最大动力。”原南方医科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刘东卫说,没有什么比看到村民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更让他感觉骄傲和满足。

产业助力 建光伏发电场 提高贫困户收入

今年69岁的赤新村民发叔,以前靠打扫卫生、捡垃圾拉扯两个孩子长大,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叔腿脚越来越不灵便,经常疼痛,走路都困难。更要命的是,发叔的大儿子还有精神障碍,经常自己跑出家门不知道回来,只有小儿子打一份工有些收入。2016年,刘东卫担任赤新村驻村干部,他通过精准识别将发叔列入贫困户名单,可看着他们的家庭状况,如何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增收,确实是个难事。

“我们通过每家每户的入户摸查,发现赤新村大部分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致贫。基于这样的现实,必须建立一些有长效机制的产业,保障他们的基本收入。”刘东卫说,经过多方考察,他们觉得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周期短、收益长期稳定、相对投入不大,且各方面风险都比较小,比较适合在赤新村建设开展。从2016年开始,南方医科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利用省财政精准扶贫开发资金投入140万元,建设约2800平方米光伏发电场,可为村里的贫困户带来16.8万元的年收入。“光伏发电项目的收益长达20年,这可以保证贫困户家庭收入的一个稳定增长。”刘东卫说,像发叔,光伏项目每年一家人的增收就达2200元。

除了光伏项目之外,南方医科大学扶贫工作队还利用省财政精准扶贫开发资金,在河源市投资约233万余元购买两间商铺,租金总收益全部用于贫困户脱贫,发叔一家每年增收约2000元。“对于有劳动能力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我们还会采取以奖代补的措施,像发叔的小儿子在外面打工,一年可以奖励他们2000元。此外他们还有低保等收入,能保障基本生活。”刘东卫说,通过产业项目开展,赤新村贫困户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鼓励创业 贫困户建养殖场 开网店做微商

基本生活保障有了,对于一些有创业想法的贫困户,扶贫工作队也想方设法帮他们创造更好的创业条件。村民阿东,原本在村子里干着打石头的体力活,可是日积月累,腰椎间盘突出严重,根本干不了重活,家庭收入一落千丈。“我还有四个孩子要养,只能在家里养点鸡鸭糊口,最怕小孩子生病,连看医生的钱都要找别人借。”阿东说。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看到他家的情况,找他聊了好几次,知道他想扩大养鸡鸭的规模,但苦于没有本钱,于是帮他申请了小额贷款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2017年,阿东利用小额贷款,在山上扩建了养殖场,光是去年一年就出栏4000多只鸡鸭,一年纯利润有2万元左右。养殖场的效益好,阿东也越干越起劲,他看到村子里逢年过节对于卤味的需求很大,又萌发了新想法。“我就想,反正自己养的鸡鸭,原材料有了,我不如租个门店开个卤味店,这样做出来成品的利润更高。”阿东说。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下,他说干就干,今年4月份,在村子的主干道旁租了一间门面,把卤味的档口开了起来。“生意不错,村子里的人看我这个口味好、干净,大伙都来帮衬,特别是过年过节生意更好,现在一个月纯收入都有四五千元。”阿东说,多亏了扶贫工作队给他的帮扶,就像一个支点一样,帮他撬起了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每天凌晨三点多就要起来杀鸡杀鸭,准备卤味的原料,累是很累,但生活一天天变好,我就越干越有劲。”

不仅如此,驻村工作队还利用县、镇组织的电商、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让一些贫困户学到了一技之长,有10户开起了网店,有两户成了养殖大户,收益可观。“有一户贫困户,通过技能培训了解到如何做微商,前不久还去了深圳,说是要好好大干一番。”刘东卫说。技能培训打开了村民们看世界的窗口,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发生着什么,还有更多可以努力改变生活的方向。

■采写:新快报记者 严蓉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