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他是碑学导师, 作品被列为“不准出境”
日期:[2019-08-11]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阮元书法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1789年成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790年授翰林院编修。

此后,又曾先后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在粤期间,建议禁鸦片,对英商采用较严厉的政策。嘉庆廿五年(1820)在粤创立“学海堂书院”。道光六年,迁云贵总督,旋又晋升体仁阁大学士,在道光十八年(1838)致仕,返扬州定居,先后加太子太保、太傅。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 去世,谥“文达”。

他对后世书法影响最大的是其《北碑南帖论》《南北书派论》,开包世臣、康有为书论之先河。

阮元第一次将书法明确为南北两个流派,把原先被奉为不二法门的“二王”还原为流派之一,把长久不为世人看重的北碑书法提到与“二王”比肩的高度,由此引致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碑学运动,冲击了颓靡书风,推动中国书学发展迈入第三个高峰期。阮元并对两派书法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精到分析,认为南派为帖、北派为碑,同源异流,同居正宗:“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是故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

阮元还对延续千年的“惟王独尊”格局大胆提出非难,认为南帖就是由于过重妍态,才走上绝路,尔今欲复兴书法,就要取法北碑,以北碑之厚重古朴,纠正南帖之妍美漂浮。尽管囿于所见,阮元不知有日后发现的南朝碑版、西域木简及写经残纸之类,因而以南北地域分书风等立论未必尽妥。后来包世臣、康有为等在阮说基础上又有发展,进一步深化了碑学理论。统而观之,清代的碑学发展,系由“郑燮、金农发其机,阮元导其流,邓石如扬其波,包世臣、康有为助其澜,始成巨流耳”(丁文隽:《书法精论》)。清代碑学之兴也是中国书法史上首次“理论先行”的变革,而为变革奠定理论基础的正是阮元。

尽管阮元之书名常为其在书论方面的建树所掩,实则他于书画艺术同样造诣精深。阮元精鉴金石,曾奉敕续编《石渠宝笈》,书擅行楷隶篆,笔力浑穆,画善花卉木石,笔致秀逸。他的书法雄强劲健,锋芒毕露,正中寓奇。在国家文物局颁发的《1795年至1949年间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名单》中,阮元被列为“精品和各时期代表作品不准出境者”。(综合人民网)

(陈福香/整理,本版文字来源:书法艺术网、《书法教育》,因版面所限,文章有删节,部分标题为编辑自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