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
人生最大的痛点,无非生、老、病、死。每一个,都与医生相关,所以,他们一定是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
其实他们和你我一样,是肉体凡胎的凡人,有同情心、同理心、悲悯心;但一般人经历的生死惊心动魄,却是他们每天面对成败交替上演的日常。
这样的情况下,医患双方的认知相距有时真有点遥远,但所幸,双方又是面对同一个敌人的战友——康复是打胜仗后的巨大奖赏,它既属于病人,也属于医生。
有时候他的一句鼓励,就成了你坚持下去的支撑。
有时候你的一份信任,就成了他放手一搏的勇气。
我们相信,医学的进步、人类的前行,都与这些支撑和勇气有关。
又是一年中国医师节将近。去年7月-8月,在相关主管部门及广东省医学会的指导下,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主办的“向善而生——好医生好故事”活动向“8·19中国医师节”致敬。今年,我们的“敬佑生命——好医生好故事”第二季也正式开启——我们希望记录这些故事,关于这些我们为生命所做的共同努力。
不论你是医生,还是患者,如果你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故事,请通过gdgooddoctor@163.com告诉我们。我们将择其中突出、优秀者进行采访,相关报道及视频将在报纸、ZAKER广州、新快报官博官微同时推出。
若非恢复高考,冯伟勋可能还在清远乡下做着赤脚医生。1960年出生的他,高中开始学中医,考上大学之后,他接触了标准化的现代西医,但仍认为西医和中医各有所长。如今,冯伟勋已经是清远市中医院院长,他提出一个口号:“现代医学站前沿,中医特色彰优势。”他认为:“把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有机融合,这才是最好的医疗模式。”
至今牢记《汤头歌诀》
算是“童子功”
冯伟勋的启蒙恩师是他的舅公,名叫杨玉棠。杨玉棠是清远有名的中医,早年在南洋行医多年,后来眼睛看不见了,就回到了家乡。
杨玉棠虽然目不能视,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中的“望”做不到,但把脉的功夫一流。“一般的病,他一摸手腕就知道是什么了。”提起这位师长,冯伟勋总是充满敬仰。
冯伟勋告诉新快报记者,高中毕业时,他想着学一门技术能养活自己,于是拜杨玉棠为师。
冯伟勋称,他做学徒的时间不长,在这段时间里,杨玉棠对他的要求很严格。“师父让我必须一字不差地背下《汤头歌诀》《频湖脉学》《药性赋》,也教我一些入门的知识,这些东西我直到今天还记得。”冯伟勋说。
除了高中时跟杨玉棠学中医,冯伟勋后来还时常跟一位名叫刘炳森的师傅去山上采草药。这个时候,冯伟勋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中医理论,但这段经历却让他受益匪浅,进一步奠定了他的中医基础。“这算是我的‘童子功’,对我的帮助很大。后来到中医院工作,医院举行中医中药学知识竞赛,我做评委,看题目的时候,我一眼就看出有一道题目错了。”冯伟勋说。
高考恢复后,冯伟勋考上了大学,他才真正接触到了现代医学。和之前从师父那儿学来的中医经验不同,现代医学对疾病治疗有很严格的量化标准。从中医入门到西医入行,看似跨度不小,而在冯伟勋眼中,“中西结合”才应该是医学的全貌。
辩证看医学:
中医应被视为传统文化
因为中西医术都有涉猎,冯伟勋对中医和西医都有着深刻的认识。“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中医讲究类比,强调阴阳平衡,病理思维上具有整体观;西医注意的是细节,而且是越深入越细致。”冯伟勋说。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是中医治疗原则的特点之一。什么意思?冯伟勋举例说:“前段时间,有一名患者来看病,说胃不舒服,感觉胃里翻江倒海,按西医的方法治,服抑胃酸、促胃动药及抗生素等总是不见效。”西医难治,看看中医。“一切脉——弦脉,典型的肝气郁结,我问他最近有什么恼火的事,他这才把实话说出来,因为兄弟几个在财产问题上有矛盾,他生气了很久。”冯伟勋说,“肝气郁结引起肠胃不适,这是中医看到的境界。后来给他开了中药方,并做心理疏导,他的胃病很快就好了。”
冯伟勋表示,中医和很多传统文化都相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中医里可以看到《易经》的内容,可以看到儒家学说、道家学说,甚至能读出佛家理论。”冯伟勋说,学中医治疗,治的是人体,疗的是人生。
中西医孰优孰劣?冯伟勋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在他看来,因为医学思维的侧重点不同,中西医并不具备太大的可比性。不过,辩证地看,冯伟勋还是认为:“与其把中医当做现代科学,不如当做传统文化,这对中医的发展更有利。”
“现代医学站前沿,
中医特色彰优势”
1981年大学毕业之后,冯伟勋在清远市人民医院工作了27年。2009年,冯伟勋被任命为清远市中医院院长。从医以来,他主持过省自然基金项目、市科技局科研课题10余项,目前正主持省级自然基金项目并获得立项;在国家重点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2部,获得10项省市科学进步奖,先后被授予“广东省优秀青年医务工作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先进个人”“第三类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
到清远市中医院任职对从中医入门的冯伟勋来说,算是回归老本行。如何让中西医相结合,这是冯伟勋经常思考的问题,但谈到对中医院的管理,冯伟勋说:“要用中医文化管理中医院,再用中医优势发展中医院。”
所谓中医文化管理,冯伟勋透露:“比如医院的服务文化是‘仁者爱人’、医患文化是‘贵中尚和’、管理文化是‘以人为本’、廉洁文化是‘风清气正’,这些内容都来自中医。”
以此为发展主线,清远市中医院先后成为粤东粤西粤北首家通过国家评审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成为全国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广东省人社厅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全国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住院医师培养基地、省级鲜药和民族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值得一提的是,医院在2015年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2018年成功通过复评,是清远地区目前唯一保持这一荣誉的医疗卫生单位。
冯伟勋表示,把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有机融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模式。清远市中医院并不缺少现代的医疗检测仪器,但中医传统绝不遗忘,医院里的中医医生和西医医生经常交流合作。“现代医学站前沿,中医特色彰优势”,这是冯伟勋提出的口号,也是清远市中医院的形象。
同题问答
什么是好医生?
作为清远市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清远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脾胃(消化)科学科带头人,冯伟勋说:“从事医疗临床和医院管理几十年,我始终认为,奋斗是好医生亮丽的底色。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不忘从医初心,牢记医者使命,把方方面面都做到位,才能算是好医生。”
■策划:新快报记者 张英姿 肖萍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敌 通讯员 成谕福 ■摄影: 凌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