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河源:红色文化造引擎 乡村旅游助振兴
日期:[2019-08-26]  版次:[A13]   版名:[时政]   字体:【
■8月12日,媒体一行参观河源市连平县何新屋。新快报见习记者 林里/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老区苏区行·河源

广东省河源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河源人民谱写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过去,河源市连平和平两县因经济基础薄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短板。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财政通过完善转移支付体制、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多措并举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河源积极抓住广东振兴老区苏区发展的机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条红色文化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已然成型。

■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连平县:

开发红色旅游大项目

打造客家旅游小镇

连平县大湖镇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连平县革命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都出自大湖。大湖镇的何新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目前客家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典型围龙屋。走进何新屋建筑群内,革命先烈的画像就悬挂在正门土墙上,画像中就有参与过何新屋战斗的何娘健、何娘珍烈士。

1948年3月30日,国民党敌军在三角镇洋塘岗遭到我军有力阻击后,拼命向何新屋方向溃逃。农会会长何恩寿当即组织何新屋民兵和群众布防,民兵和群众凭借高墙楼阁,迎头阻击敌人,打响了何新屋阻击战。战斗异常激烈,民兵们弹药用尽,群众便砸锅头、碎石头击打敌人,时年67岁的老民兵何娘健、何娘珍搬来了土炮向敌人开火。后来敌人用一辆60式迫击炮,对楼阁狂轰乱炸,何娘健、何娘珍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近年来,大湖镇紧抓广东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机遇,厘清发展思路,制定了红色+绿色的发展路径。据连平县大湖镇镇长曾卓武介绍,大湖镇正规划建设以古驿道、红色革命遗址、客家古建筑和灯塔盆地为重点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成粤东北客家田园旅游中心镇。

“除此以外,我们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引入投资超3亿元的恒大旅游集团红色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曾卓武说,下一步大湖镇将服务好恒大红色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和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通过大项目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大湖,助推乡村振兴。

据了解,2018年到大湖观光旅游人数已超5万人次,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等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万元。预计到2023年,大湖镇的旅游人数将突破15万人次。

和平县:

红色旅游带人气

当地农产品走俏

和平县九连山下的嶂下村及周边地区,有九连“小延安”之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和东分区工委、和东行政委员会驻地,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的所在地,对和东区革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8年,和东新一区政府成立后,在嶂下、梅华两村开展分田分地试点,指导推动全区土改工作。分得田地的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保卫胜利果实,还掀起了参军热潮。当时,嶂下吸引了兴梅、潮汕、赣南乃至广州的进步知识青年前往,投奔革命,一时间“小延安”声名不胫而走。

记者漫步在嶂下村,平整的道路和清澈的溪流一直延伸至写着“九连小延安”的墙上,《大众报》旧址、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指挥部旧址等均已完成初步的修复,初具接待规模。

据和平县古寨镇镇委副书记曹杰介绍,目前九连“小延安”已投入360万元完成了核心部分遗址修复,完善了部分基础设施及景观建设。据统计,2017年和2018年的7月份,嶂下村共接待游客达1万人次。随着参观人数增多,红色旅游成功带动了附近村庄的经济发展。蜂蜜、葡萄、百香果、皇帝柑、茶叶、有机蔬菜等当地特色农作物渐渐畅销。曹杰说,“下一步,嶂下村将投入500多万元建设大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以发展红色旅游为引擎,带动当地农业种植业发展,逐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