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市民喜爱夏夜“寻味” 撑起广州夜间经济
日期:[2019-08-26]  版次:[A06]   版名:[广州区事·最关注]   字体:【
■华灯初上,广州市荔湾区宝华路的陈添记食客众多,非常热闹。

■到了晚上,广州荔枝湾景区仍有不少游人,很多游客来此“寻味”。

北京路步行街、天河路商圈、珠江琶醍等15个消费集聚区已经成为“夜广州”消费地标

近日,广州多部门联合出台“夜间经济”发展措施,计划至2021年,在全市打造30个夜间经济聚居区,打造“广州之夜”品牌。于此同时,广州市商务局发布了《广州夜间消费地图》,北京路步行街、天河路商圈、珠江琶醍等15个消费集聚区成为“夜广州”消费地标。目前这些地标情况如何?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广州市民热衷夏夜“寻味”,为一些地标增色不少,撑起广州夜间经济,上述15个“夜广州”消费地标确实名不虚传。

夜间经济少不了 老字号西关美食旺场

何谓夜间经济?这是指从当天下午6时到次日清晨6时所发生的居民消费领域的经济活动。夜间经济的业态涵盖了商贸、旅游、文化、餐饮、体育等各个领域。广州夜间经济起步较早,于1984年开市的西湖路灯光夜市是中国内地第一个灯光夜市。数十年过去,现在的“夜市”是什么情况?

华灯初上,广式夜生活开始了。在广州荔湾区的老西关,从上下九到荔枝湾一带,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市民,以及在附近逛完街的、在景点游览完的游客,在这时都来到西关“寻味”。晚上7时,宝华路小巷内的老字号“陈添记”正是一天最热闹的时候,屋内坐满了,食客就坐到巷子里,一盒爽鱼皮、一碗艇仔粥……炎热的夏天阻碍不了人们“吃”的热情。

从佛山顺德大良过来的胡女士告诉新快报记者,她和女儿下班后坐轻轨过来广州游玩、吃东西。“广州的夜晚很热闹,拍照片更靓,荔湾这边很多传统特色小吃,我们每年都要来两三次,今晚我们准备吃完东西去逛荔枝湾。”胡女士说。

陈添记老板明叔习惯坐在店铺门口看着店员忙碌。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店铺营业到晚上10时,而晚上六七时是顾客最多的时候。40年前,陈添记在这条巷子里开张,当时做的是夜宵,晚上6时才开档,一直营业到次日凌晨2时。“那时老城区的人口比较密集,夜市很旺。人们晚上逛西湖路和芳村陆居路的灯光夜市,逛完就开着摩托车来到上下九吃夜宵。”明叔说,当时上下九的陶陶居、广州酒家有“夜茶”吃,来陈添记吃夜宵的人也很多,桌子在巷子内摆满了,还摆到街上绵延十多米,一直摆到顺记冰室门口。

后来,随着灯光夜市的结束,陈添记营业时间也调整为从上午9时经营到晚上10时。“随着地铁、高铁线路的开通,交通越来越方便,来上下九的游客更多,现在晚上的客人也很多,食客中约七成是外地人,只有三成是广州人。”明叔说,希望政府将夜经济打造得越来越好,使广州的夜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荔枝湾附近的泮塘路美食街,晚上也聚集着不少食客。凌记濑粉的两间店,内外都坐满了人,食客付款时要排起队。这间西关小吃店的营业员告诉新快报记者,食客多是游客,自从今年荔枝湾增加水幕灯光秀,游客更多,晚上的生意也更旺,到晚上10时营业结束前,还不断有游客来吃东西。

夜间经济火不火?听外卖小哥怎么说

近年来,随着白云万达广场、5号停机坪购物广场、凯德广场·云尚相继开门迎客,白云新城核心商圈进入多巨头“共舞”时代。该商圈不仅被纳入广州十大商圈之一,更被排在了其中7个区域性商圈的前列。

为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商圈内差异化特色化经营必不可少。以5号停机坪购物广场为例,这里除了白天主打以星期8小镇为代表的亲子业态,还打造了广州北部最大的酒吧一条街,汇聚不同主题的大型酒吧、清吧、音乐餐吧等。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风车广场上的酒吧一条街就开启“夜间模式”,成为年轻消费群体夜间轻松娱乐的主战场。

在白云区,同样夜间经济充满活力的,还有远景路、百信广场。

这一天的晚上10:30,远景路上灯火明亮,外卖骑手李华和同事坐在电单车上。此时,道路两侧的夜宵店里,食客比白天还要多,不少烤肉店人气爆满,而点外卖的客人数量也在晚餐正点后迎来高峰。很快,李华和同事就接连收到了订单。

做骑手一年多,李华已经摸清了白云人“吃”的规律,特别是当前正值暑期,无论是在家吃饭,还是在外用餐,人们晚上吃饭的热情都比中午高,越来越多的餐馆因此延长了夜间营业时间,有的餐馆甚至不做白天的生意,只在晚上经营。“这家甜品店最近两个月迎来了订餐高峰,我一个晚上最少能接3单他们店的外卖订单。”李华说。

无论是餐厅,还是外卖骑手,都能最快感知市场变化,这正是夜间经济的魅力所在。自2002年开始,李华负责配送的远景路就逐步发展成为“韩国风情街”,有着“白云区的北京路”之称。以远景路为中心,共有140家招牌使用朝鲜语的店铺,其中从事餐饮业的就有92家。“这里的韩式美食品牌很多,还有一些具有韩国特色的服饰、美妆、超市等,是一个购物娱乐好去处。”市民林航说。

“一支啤酒一碟炒螺消磨一晚”光景不再

在广州市内,也有夜间经济稍显逊色的地方。

北京路商圈是广州市的闹市区,白天,这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不过到了深夜,人流则大为减少。

上周五晚上10:30,新快报记者沿着广州市中山六路往中山五路方向走,发现除了地铁公园前站附近比较热闹,整片区域的多数商店在这个时间已经关门,行人也稀少。随后记者拐进教育路,看到两边的商店也黑灯瞎火,白天里满满的临停车位也空出不少,管理员在打瞌睡,偶尔有少年男女嬉闹着路过。即使两边都是小吃店的惠福东美食花街也是灯火阑珊,只有街中心的福利彩票销售亭还有灯光。

在北京路与万福路的交会处,过去一到晚上就很热闹的夜宵档,如今光景不再。

“今时不同往日,有太多可选择的夜生活节目,不像以前在路边大排档一支啤酒一碟炒螺锄大地过一晚了!”街坊万子告诉新快报记者,他承认,要回到记忆中的西湖路夜市、珠江路夜市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还是希望在城市的高楼之下有一片空地,摆几张桌凳,晒月光,吃小吃,谈谈心,而不是宅在家里,守着电脑玩手机”。

街坊袁先生表示,老城区人口空心化、老龄化,一些业态走向衰落,比如,他认为卖夜宵的生意就很难做。

淼女士从年少时期就生活在广州市惠福东路一带,她表示很怀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排档生活:在万福路与北京路交界处,有一间老字号小餐馆,老板和大厨是同一个人,夜宵的菜式也很街坊化:炒牛河、生滚粥、炒田螺……吸引不少街坊和特意前来的年轻人。可是,两年前这一场景消失了。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饮食从业人士认为:恢复广州式的大排档势在必行,是振兴广州夜经济,打响“来广州过夜”的广州名片的不二法门。

■统筹: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邓毅富 谢源源 朱清海 通讯员 刘喜冰 ■摄影:新快报记者 谢源源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