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业采取“输血”与“造血”并行的办法,为惠州市龙门县 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来,广东省慈善总会发挥慈善优势,广泛发动社会各界踊跃捐赠,成功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扶贫济困道路。
扶贫概况
『输血』与『造血』并进 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广东省中部的惠州市龙门县,山水环绕。这里距离广州主城区仅1.5小时车程,然而,贫困曾笼罩住这个山区县,低矮破旧的危房、年久失修的道路……是这里常见的景象。截至2017年底,这里的常住人口超过30万人,相对贫困人口7683人。
佳兆业集团与龙门县6个贫困村的深度结缘,源于国家发起的“万企帮万村”行动。2017年11月,佳兆业扶贫公司成立,深度参与到广东省内的脱贫攻坚战中,到目前已累计捐款3.4亿元。凭借“输血”与“造血”并进的可持续扶贫模式,佳兆业为龙门县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实上,佳兆业已连续10年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累积投入超5.5亿元,帮扶过惠州、河源、江门、茂名、湛江、潮州、揭阳等地区的40多个贫困村,将帮扶和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作为集团社会公益事业的主攻方向,最大程度与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从前,在惠州市龙门县平陵镇,镇东边的学生到镇中心小学上学,要绕3公里的烂泥路,路上还有不少运水泥的大车,曾发生过很多事故。如今,位于晨光村6.5米宽的佳兆业大道连通了两端,还装了路灯、设置了人行道,路程缩短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镇中心小学近3000名师生从此可以安心便捷地走向校园。
通车那天,晨光村的老族长写了个牌匾送给佳兆业扶贫团队。晨光村村委会主任吴国强感触颇多:“以前我读书时走的是泥路,盼了几十年终于修大路了,佳兆业对我们村的帮扶真的很大。”
关键词:输血
创造性采取“自捐自建”扶贫模式,
贫困村面貌有大变化
两年前,佳兆业选定龙门县的上东村、田尾村、西埔村、祖塘村、小塘村、晨光村6个贫困村为定点扶贫对象,组建了扶贫公司,这也是佳兆业唯一一个不以盈利为目标的一级组织机构,抽派出包括规划、设计、工程、产业等方面的近20名精兵强将,深入进村驻点,与村民同吃同住,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号角。
扶贫队员们几乎走遍了6个村的山山水水,结合贫困村村民的实际需求,他们决定集中力量改善帮扶村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农村医疗、教育设施、产业扶贫等6个方面,确定了80个项目。
他们创造性地采取“自捐自建”的EPC扶贫模式——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各级政府在项目建设上提供大力支持,确保无障碍施工。
扶贫精兵平均每天工作超11小时,
成果预计惠及1.6万人
6月的广东,雨水连绵不断,惠州龙门县上东村上山的路段泥泞不堪。佳兆业扶贫公司员工李明(化名)和同事跟工程监理去自来水工程施工现场检查的路上,车突然陷进泥路里。
所有人下车推车,李明悄悄退后,对着那群背影拍照,他在朋友圈里感慨:“为了上东村2000多人能喝上自来水,兄弟们也是拼了。”
佳兆业帮扶的上东村常年缺水,因为取水条件的问题,自来水公司不愿意去。佳兆业上山五公里取水,将水源接过来,解决了2000多人的用水问题。其他的项目还有污水处理设施、危房改造、卫生站建设等。
“刚开始很多村民都不理解,工作推进比较慢,改造效果出来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佳兆业扶贫公司项目工程师介绍,淳朴的村民评价佳兆业是“既挑着箩筐,又带着锄头”,既出钱又出力,现在每个村的村民积极性都很高涨,全力配合佳兆业的工作,项目进展十分顺利。
“李明们”驻扎龙门县已近两年,不问归期,一如佳兆业参与精准扶贫,不计较投入、不考虑产出。
投入工作之后,一忙起来,扶贫公司的员工甚至离家半年都没有回去。这其中,有的人是新婚燕尔,有的是妻子怀孕。他们白天跑村里调研、协调,晚上甚至要通宵写方案、做设计,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只盼望能让村民更快地富起来,改变农村贫困面貌。
截至目前,佳兆业已完成项目节点进度约85%,已使用的资金约6000万元,预计共可协助解决981户贫因户稳定脱贫,惠及贫困村人口1.6万人。
■采写: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