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重建乡村美学+激活内生经济 +慈善托底扶贫 三位一体为贫困村赋能(2)
日期:[2019-08-28]  版次:[T13]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改造后的河富村小树林,成了村里的景观节点,也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地方。

■仁化县董塘镇河富大井村,村民和外来的亲子游学团在鸳鸯林办了一场艺术晚餐。

扶贫经验 1

重执行 孵化在地基金会

“精准扶贫”是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在广东韶关市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和的基金会采取重执行的方式,孵化在地基金会,落地执行项目。

全力推动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提升了

乡村建设是韶关基金会项目中投入最大的部分,他们对其中8个行政村进行人居环境的提升建设,包括贫困户房屋修缮、新建或改造社区中心、园林绿化景观提升、市政乡道修建、古建修缮、水土生态修复……弥补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全面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除此之外,他们在韶关市发起教育、医疗、民生基础类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回应农村发展中产生的需求,浈江区、南雄市10个贫困村的饮水工程就属于这一类。

在仁化县董塘镇河富村的大井村小组内,有一片公共樟树林,有许多树龄在两三百岁以上的老樟树,还有一棵榕树、樟树共生的“鸳鸯树”。过去,这里堆满垃圾,蚊虫滋生,是村里的卫生死角。韶关基金会介入后,清理了沉积的垃圾、腐烂的树叶树枝,将这里打造成一个休闲的“鸳鸯林”。现在蚊虫少了,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到这里散步、玩耍,成了村中一景。

在大井村小组,焕然一新的不仅是“鸳鸯林”,规划和在建的还有村民广场、池塘水质提升、宗祠修缮、多功能停车场……村民小朱特别认可河道整治的项目,她说自己小时候上学都要经过村口的小河,还会和同学在河边摸虾。后来因为垃圾成堆,河道也渐渐淤塞干涸了。现在,韶关基金会整治过后的河道,不但河水潺潺,两边还种上了花草。“是小时候的感觉,但又更漂亮了。”小朱说。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离不开强大的“外脑”。这方面,韶关基金会引入的“配置”堪称豪华,他们以慈善为贫困村兜底。

2018年7月,韶关基金会联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了清华大学社会创新和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多次派清华专家到韶关走访。专家对韶关基金会的项目村、关联方进行调研,对项目进行梳理和跟踪了解,提供政策纲领的指引。今年5月研究中心与韶关基金会在韶关共同主办首届“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吸引了全国43家社会组织的60多位代表参与,为公益慈善氛围相对稀薄的韶关地区注入新的力量。

建民宿、做导赏,老山村有了新活力

产业犹如活水,能为乡村经济带来持续的动力,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一环。韶关基金会充分运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另辟蹊径,为帮扶村注入新的活力。

河富村山多地少,发展大规模的产业并不现实。不过,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古树众多,依托丹霞山风景区,有良好的地缘优势,适合发展乡村旅游。

因此,韶关基金会与合作方为该村导入了各种跨界资源,希望通过对村落景观的建设与美学提升,让乡村既留得住乡愁,也引得来游客。

韶关基金会新农村建设的负责人廖志华告诉记者,他们为河富村引入了一家文旅公司,与村委共同成立公司,经营民宿业务。村民通过土地入股,文旅公司负责软装投入、运营,收入将和村委对半分成。目前该公司已经和村委、韶关基金会和当地政府签订了初步的协议,每年给村里20万元的保底分红,由所有村民共享。

韶关基金会还邀请了台湾桃米社区在仁化开讲,分享桃米村二十多年社区参与的经验。桃米社区转型的关键节点是生态旅游。外部团队对村民进行自然导赏员培训及其他课程,带动村民参与到社区当中。通过自然教育,发展了文旅产业,也真正唤起了村民对村庄的归属感。这些都为仁化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人,村子的社区氛围活跃了,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高了,产业发展才能有持续性和延展性。所以,韶关基金会将产业发展与社区发展拧成一股绳。他们希望通过培育社区组织,引导村民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而他们的努力也正在发挥作用。

去年11月,韶关基金会在河富村的大富村小组举办了一场趣味运动会,由村民策划组织。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发掘了大富擎狮队。

大富擎狮队有几百年的历史,村民红白喜事都会请擎狮队来表演。后来由于村庄空心化,人口流失、经费短缺等问题,擎狮队传承断层。

运动会过后,韶关基金会在村里孵化了舞狮队,组建核心小组,定下了擎狮队的组织机构、训练机制,资助舞狮队购置了狮头、锣鼓等道具,给舞狮队运营经费。有了资金,村民想去其他村学习或请师傅进村传授技术都有了保障。现在,河富村的大富擎狮队开始有规律地训练,已有成型的组织和规模。除了有村中老年人的参与,还带出了一批儿童队员。

廖志华还记得,刚驻村的时候,村民更多的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现在村里成立了青年理事会,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会在线上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遇到一些公益项目跟部分村民意见有不同的情况,理事会的成员会出面跟村民沟通协商。在沟通方式上,也从过去的你一言我一语,最终谁也不能同意谁,到现在变得目标明确,高效、有秩序了。

扶贫经验 2

软硬件结合东西部互动

“精准扶贫”是和的慈善基金会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除在韶关积极参与广东省精准扶贫事业外,和的基金会还积极参与国家“三区三州”脱贫工作,联合佛山慈善会捐赠3000万支持凉山精准扶贫。与在广东省内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采取的重执行策略不同,凉山扶贫项目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项目策略——通过孵化在地基金会,基金会落地执行的方式开展。,凉山项目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设计出一套“精准聚焦、软硬件结合、持续协作”为思路的扶贫方案,联合佛山市慈善会、顺德区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助力凉山实现2020年扶贫攻坚的目标。

西部山区刮起青年创新创业风

东西部的资源互动,让凉山青年的创新创业越来越生机勃勃。为了助力完成佛山对口帮扶凉山的脱贫攻坚任务,和的慈善基金会联合顺德区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共青团凉山州委联合举办了凉山州青年创业大赛,并邀请大赛十六强前往顺德,与顺德的青创企业交流互动,为凉山州青创企业提供了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继凉山青创大赛后,和的慈善基金会撬动顺德区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和顺德企业资源,将凉山创新创业迭代为以“资助+大赛+投资+孵化”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模式,预投入500万元孵化成立“凉山家”社会企业,为凉山州农特产品建立区域品牌,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打通凉山与珠三角的渠道资源。

推动足球运动在凉山州的普及

在绿茵场上奔跑,在家门口就能有专业足球教练的指导……11岁的彝族男孩海来古体和刚高考完的高三学生陈鹏都被足球培训班吸引住了,并申请成为培训班的“旁听生”,协助培训班开展活动。

原来,和的慈善基金会已为美姑县3所中学(洪溪中学、大桥中学、民族中学)捐建了足球运动场,总捐赠资金为326万元,在硬件基础设施捐建并交付完成后,基金会引入专业的足球教育资源,为美姑县、布拖县74所学校的102名体育老师提供了专业、系统的足球教学培训,并开展了1000场班级特色足球活动,让40000名彝族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推动足球运动在凉山州的普及,提高青少年的足球专业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师资薄弱一直是山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和的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启动了三区三州“启师计划”,邀请凉山州17个县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进修校管理者、教研员等,共计70人前往北京师范大学进行集中培训,并选择凉山州的雷波县和会理县为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的试点县,开展了120人教育工作的集中培训,初步建立了教师教育新体系构架。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