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禁毒扶贫:让涉毒贫困户重新“站”起来
日期:[2019-08-28]  版次:[T06]   版名:[广东扶贫特刊]   字体:【
■广州华欣液压有限公司作为其中一个戒毒康复就业安置点,已为8名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就业岗位。

■黄埔区禁毒办与多家企业达成协议,设立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点。

■在黄埔区禁毒办和街道办的帮助下,陈富荣成功完成了腿部手术。

■钟强在黄埔区禁毒办的帮扶下来到广州市华欣液压有限公司工作。

广州市黄埔区禁毒办因情施策, 戒毒康复人员安置就业率持续攀升

孩子交给妹妹养着,老婆没日没夜地工作,自己却因吸毒卧病在床,还被医生告知已“时日无多”……一年前,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的戒毒人员陈富荣(化名)几乎已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然而,区禁毒办从未放弃对他的帮扶,一次次为他奔走求医,对他耐心开导,终于让陈富荣从病榻上站了起来,对生活、对未来、对自己重拾信心。

近年来,广州市黄埔区禁毒办针对因毒致贫难题,将管理和帮扶相结合,为全区在册吸毒人员提供“走访谈话、定期尿检、心理矫正、帮扶就业、禁毒教育”等“一条龙”管理服务措施,真正实现了管理服务集约化、规范化、人性化。在禁毒办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黄埔区涉毒警情同比下降49%,在册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分级分类管理均实现100%全覆盖,戒毒康复人员安置就业率持续攀升至80%以上,“清零”工作排名全市第一,戒毒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排名全市前列。

■ 采写:新快报记者 彭程 实习生 周紫燕

■ 图片:新快报见习记者 林里 部分为受访者供图

帮扶典型1

“二帮一”结对帮扶 涉毒家庭迎来新生

16年前,陈富荣是一名开车司机,老婆是普通工人,虽然一个月只有寥寥几千元的收入,但一家三口也吃穿不愁。然而,原本平静的生活却因为一个“毒”字彻底被打破——受损友蛊惑的陈富荣沾上了毒品,从此疾病缠身,工作没了,家庭更是支离破碎。

这些年间,陈富荣先后4次被公安机关责令强制隔离戒毒,老婆为了挣钱养家,不得不没日没夜地工作加班,但家里也仍然是入不敷出。为了让女儿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陈富荣只能把她寄养在妹妹家里。

陈富荣由于长期往大腿注射海洛因,右腿出现血管堵塞而变得异常肿大。“去年最严重的时候,右腿比左腿大了两三圈,不但走不了路,医生还说,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我可能活不了几个月。”陈富荣找了好些医院,但都由于手术风险太大、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等原因,无法做手术。

绝望之际,黄埔区禁毒办与龙湖街的工作人员向他伸出了援手。据了解,黄埔区禁毒办对辖区全部户籍吸毒人员及家庭进行摸底核查,并确定了35名贫困戒毒康复人员作为结对帮扶对象,70余名党员干部开展“二帮一”结对帮扶,分析其致贫原因和贫困程度,按照一人一策进行分步帮扶。

针对陈富荣的实际情况,黄埔区禁毒办专职副主任招福昌带领结对帮扶小组研究制定了帮扶计划,不但帮他多方协调,办下了残疾证、低收入证明,使其充分享受国家相关救助政策,还每周进行走访谈话和心理治疗,先后协调多家医院对陈富荣进行持续检查治疗。

去年8月,陈富荣顺利完成了静脉血管支架手术,目前身体恢复良好,虽然仍待业在家,但心态已逐渐转向乐观。“十几年来,我都没尽到父亲和丈夫的责任,我现在就想好好接受康复治疗和就业训练,然后找一份工作,对女儿、对家庭尽责。”陈富荣说,自己已经从病榻上站了起来,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在生活中也能真正“站”起来。

今年以来,黄埔区已累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129次,帮助6人解决了就业难题,帮助12人申请办理低保、公租房,为4人提供了医疗救助(或办理医保),先后帮助28个戒毒康复人员家庭协调解决了工作、生活中的困扰和难题。

帮扶典型2

就业带动脱贫 从“瘾君子”到“优秀员工”

因毒致贫,想要脱贫尤为困难。很多戒毒康复人员虽有劳动力,但面对社会的不信任、不接纳,稳定的就业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一道难关。针对这一难题,黄埔区禁毒办多方走访动员,成功与广东晾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维多利(广州)建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华欣液压有限公司、永和街环卫监督管理站等5家企事业单位签约,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就业岗位80个,目前已累计安置40余人。

钟强(化名)就是其中一名被安置的戒毒康复人员,现在已经从一名十几年吸毒史、3次强制隔离戒毒的“道友”成长成为公司业务骨干,月薪超6000元,而且在2017年荣升成为两个孩子的“超级奶爸”,可谓工作稳定、家庭美满。

“多亏了禁毒办的帮扶,还有企业的接纳!”曾经因为吸毒“三进宫”的钟强,好不容易才戒除了毒瘾,但从戒毒所出来后,因为“瘾君子”的标签,一直找不到工作,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那时候真的很困难,连小孩要去医院看个感冒,我都得找亲戚借钱。”无奈之下,钟强找到街道办求助,最终被广州华欣液压有限公司接纳,成为了一名车床工人。

工作得来不易,钟强也格外珍惜,发愤图强,在入职第一年,就获得了“优秀新人”的称号,后来又获得了一次“年度优秀员工”的称号,如今已成了一名普车师傅,是公司的车床业务骨干。

帮扶典型3

从吸毒到禁毒 以“过来人”身份帮扶他人

今年29岁的何厚真(化名)是黄埔区的一名禁毒志愿者,其乐观开朗的性格,高大结实的身躯,让人很难想到他曾经竟是一名“瘾君子”。

“我身高1.8米,但最瘦的时候只有110来斤。”说起初沾毒品时的夜夜笙歌,到如今娶妻育儿安分养家,工作之余还积极为禁毒志愿工作奔走的这段人生经历,何厚真已是驾轻就熟,侃侃而谈。为了用自己的故事去帮助更多戒毒康复人员,近年何厚真跟随区禁毒办,几乎走遍了区内的每所院校。

据了解,黄埔区为做实、做细戒毒康复人员帮扶和教育工作,研究设计了宣教、帮扶“1+1>2”的总体工作思路,确保每一名戒毒人员在接受禁毒宣传教育的同时,鼓励戒毒康复人员以志愿者的身份现身说法,向市民群众普及禁毒知识、法律法规。何厚真就是这支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

他曾是一名叛逆少年,17岁那年就跟着同村孩子当起了“飞仔”,在技校不到一年就被勒令退学。就在那一年的一个夏夜,他跟着“兄弟”去到一个酒吧,在高分贝的音乐冲击下,第一次接触到毒品,从此,他的生活被毒霾所淹没。何厚真一吸就是五年,家里因为他变得一穷二白,亲戚朋友见到他就躲远远的。

2010年,随着街道办加大力度宣传禁毒,何厚真的父母在和禁毒宣传员聊天后,开始劝说何厚真戒毒。两年后,何厚真坐着警车来到了戒毒所,开启转变人生的两年。

2014年5月29日,何厚真迎来喜笑颜开的家人,也开始兑现自己许下的诺言,认真工作,再也没碰过毒品,还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戒毒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过来人’能够发挥的作用,也觉得自己该回报下社会。”从吸毒,到戒毒,再到参与禁毒,在区禁毒办、街道办的帮助下,何厚真经历了人生的一场蜕变。

近年来,黄埔区的禁毒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已有130多名像何厚真这样的“过来人”在禁毒办的推荐下加入进来,投身到禁毒工作中,合力帮扶困难群众。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