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时代存笔墨 历史作标注
日期:[2019-09-01]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张弘、张思燕 濠江揽胜(局部)

■叶其嘉 一江碧水数家梅

■叶继豪 春晓

■何婉薇 穆如春风

■吴镜源 午后闲酣

■蔡长平 漓江秋色

■何海鹰 水乡梦之四

■周志航 小夜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貌特点越明显的地域,注定越能孕育出不一样的人文风貌。黄土高坡的粗犷、崇山峻岭的豪迈、江南的柔情、水网交错的温和……

一定程度上,一个地区的艺术品正是那个地区的文化表征。在全国范围内,以地域特征而形成明显的画家群体或组织的,顺德的“水乡画派”可算是一个代表。

但随着城市化的日益发展,连农村都城镇化的今天,水墨如何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表征,似乎已经不能跟古代同日而语,如果今天要再划分地域的区别,天南地北正在趋同,恐怕也只有农村与都市的区别。

古代山水画,似乎与农耕文明密切相关,而在今天科技高度发达的都市化进程中,对突如其来的新鲜事物,传统的笔墨应该以何种态度应接,这是一种文化的碰撞。

在广州美院教授张弘看来,这方面岭南画派的先辈早就已经身先士卒,做了大量探索,在中国持续一百年的剧烈变化中,画家们的确在紧跟时代步伐上绞尽脑汁,关山月面临战争场面的描绘,同样把传统水墨运用得如鱼得水。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样创作出了不少传统与现代碰撞的作品。

如此看来,绘画田园也好,尝试都市也罢,归根到底,是要把笔墨瞄准时代的步伐,谁能与时代同步进发,谁则能为历史作标注。

(收藏周刊编辑部)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曾贵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