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广外卖食安封签鼓励企业严把食品安全关,首批已印制400万张
广东的外卖食安封签来啦!
9月3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麦教猛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时透露,为了更好地提升外卖食品安全水平,从9月3日起,省市场监管局向全省推广使用食安封签。目前已印制第一批共400万张食安封签,由主流网络订餐平台分别向其入网食品经营者派发,鼓励入网食品经营者在打包外卖食品时广泛使用。此外,消费者收到外卖时,如果食安封签损坏可以拒收,并向外卖平台投诉索赔。
焦点1
网络订餐安全,怎么保障?
提醒:除了看美食评价,还要看商家的证照
新快报记者在现场见到,目前省市场监管局印制的食安封签底色为绿色,封签上印有消费提示语“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您:下单时记得上网查阅证件档案,收餐时检查封签完好”,以及“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字样,同时还印有省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和饭盒、筷子图案。
麦教猛表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也可创新餐食包装封签形式,如自行印制带有店铺LOGO的食安封签、打包餐盒上锁等,为消费者把好餐食配送的第一道关。
他说,推行食安封签,目的是通过“小封签”,推动消费者提高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意识,把住“订”和“收”两道关。其次是推动订餐平台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把住“进”和“出”两道关。另外,推动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把住“做”和“包”两道关。
省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网络下单订餐时,除了查看店铺的美食评价,还应查看店铺“商家信息”模块中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信息,收餐时要注意查看封签是否完好、食品是否受到污染。
“我们鼓励广大商家和平台制作使用和推广这一类封签,配送过程当中碰到封签损坏是不可修复的,消费者收到外卖时如果食安封签损坏可以拒收,并向外卖平台投诉索赔。”对于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封签破损、食品受到污染的,可直接向相应订餐平台反映,或拨打12345电话举报投诉。
封签成本多少?是否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对此,该工作人员表示,食安封签制作成本由平台和商家承担。具体成本跟制作数量有关,制作得多的话单张的成本会更低,一张封签的价格基本在5分钱以下。
焦点2
看3D电影需自费买3D眼镜,合理吗?
回应:倡导提供免费、符合卫生要求3D眼镜
每次看3D电影都要自费购买3D眼镜,这是不是一种强制消费呢?今年5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微博就该问题发声,认为这是影院将自身应当承担的义务转嫁给消费者,属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条款”,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近日,记者走访或致电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天河区共十家影院,结果发现只有北京路粵海仰忠汇CGV影城、UA西城都荟影城有免费消毒的3D眼镜提供,其余8家均需自带或购买。
不少影院表示,不提供3D眼镜是出于卫生考虑,比如防红眼病的爆发。因为没有相关的资质,也无法进行眼镜的消毒。也有影院免费提供3D眼镜,但没有对眼镜进行消毒,他们建议记者买全新的眼镜或者自备。
部分影院有3D眼镜的租借服务,但相关告示贴在最不显眼的地方,许多刚从影厅出来的观众对此毫不知情。而不少影院的购票APP上都写有“观众可自备3D眼镜”,但如果碰上突然想看电影或者一时忘带的情况,大部分消费者只能选择再买一副。有消费者表示,去现场再买实际上不只是钱的问题,还造成资源浪费,3D眼镜用塑料本身不环保,最好是影院发放,然后再回收。
对此,广东旭瑞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伟杰认为,3D眼镜并不是日常必备的物品,却是观看3D影片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影院有义务为观影者提供相应的观影设施。虽然影院说的是自愿购买,但如果不购买的话,消费者没办法享受到3D观影的价值,这种情况等同于变相的强制消费。
今年上半年,武汉、南京、福州等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对被消费者投诉的多家影院进行约谈整改,要求影院提供免费3D眼镜,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但广东省至今未见采取行动。
对此,麦教猛回应称,免费3D眼镜这一块原来是消委会收到的投诉比较多。电影行业人士则反映从卫生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应当使用个人的3D眼镜观影,消费者使用影院的3D眼镜之后,出现眼睛不舒服、染上传染性疾病的案例也存在。目前虽然全国各地有一些不同的做法,但对要求消费者自费购买3D眼镜的情况作出行政处罚的,还没有具体的案例。
麦教猛说,从消费者以及营造良好的电影市场环境的角度出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联合相关方,共同制定合理的消费规范,要求各影院共同遵守执行。倡导影院要向消费者提供免费的、符合健康卫生要求的3D眼镜。同时,也要提供自愿购买的条件。
这些措施如何执行到位呢?麦教猛表示:“消费者协会跟行业协会需要努力,同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跟文化部门作为执法部门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要加大执法的力度,给他们(影院)指引的同时,要给他们威慑。”
焦点3
网购乱象多维权难 怎么破?
提醒:认准一证一照,选择合法电商平台购物
网购消费遭遇侵权,消费者维权往往困难重重,怎么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监处处长郭展强表示,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常态。网购纠纷、维权事件跟实体消费投诉、维权事件比例各占50%。
“提醒各位消费者,要认真地看一看今年1月1日实施的《电子商务法》,这是最新一部与网络消费维权息息相关的法律,包含了很多内容。按照《电子商务法》,必须是合法的电商平台,才可以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郭展强介绍,合法的电子商务平台必须要有一证一照,即营业执照和电信管理部门核发的“增值电讯业务经营合法许可证”。
“现在很多人都通过微信平台消费,但微信仅仅是互联网的应用程序,不是合法的电子商务平台。按规定电商平台要在网站首页清楚地亮证亮照,(消费者也)不要忽视了维权的第一步,要选合法的商家,在上面进行商品交易并接受服务。”
焦点4
企业注销难,手续繁琐 能简化吗?
回应:广东有望将企业注销公告时间压缩至20天内
目前企业注册已经日趋便利,然而在注销的时候还是要走“长征路”。麦教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退出方面确实比较麻烦。原因比较多,首先是手续繁琐,原来规定的法定时间也比较长。比如原来设定的公告环节,法定时间要45天。像这种时间设定没有从顶层设计上改变,就很难逾越过去。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例如企业退出时涉及员工安置、历史债务清理、银行账户注销、税收等多个环节,都需要时间。
“去年以来我们也采取了很多具体的措施,简易退出这一块,比起过去的操作已经非常便利。但对于一些复杂的环节的退出,我们现在正在跟国家局联系,在全国搞试点。相关的方案将在9月初省里的深改组会议上拿出来,这个就作为广东省市场主体便利退出实施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之中。主要是简化程序。比如过去的公告时间,把法定时间大幅压缩到20天以内,公告公示的路径上,增加了线上的路径。”
■采写/摄影:新快报记者 吴晓娴 通讯员 胡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