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李鹏程:澳门美术家对市井有人文关怀 台湾美术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令人称赞
日期:[2019-09-08]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左夫(美国) 星期天的早晨

■涂志伟(美国) 黄河

■王其钧(加拿大) 身远心近

■王秋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东方明珠

全国美展港澳台·海外华人展区首次落户广州,为这里的市民带来了港澳台·海外华人在艺术探索上的整体面貌,他们的艺术表现如何?有哪些值得广州艺术工作者借鉴与学习的?对此,收藏周刊独家专访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鹏程,他表示,“澳门美术家对市井生活有人文关怀,台湾美术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令人称赞。”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充分展示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敬

收藏周刊:通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到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对中国画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何?

李鹏程: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这次港澳台·海外华人展区总征集稿件突破650件,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不仅是此展区确立以来征集作品数量最多的一届,还被中国文联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评委认定为作品水平历届最高的一届,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参展作品类型丰富,有油画、版画、国画、水彩粉画、漆画、雕塑等,表现形式各具特色。一幅幅质朴自然、厚重大气、色彩明快、灵动真实的书画作品,凝聚着海内外各位书画家的智慧和心血,充分展示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通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到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人对中国画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

收藏周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鹏程:第一、用中国美学格调讲中国故事。中华优秀的文化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每一位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地区同胞艺术家文化的母亲,他们追求的精神家园还在中国。外来文化或西方语境的介入只能让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更深的体会。他们的创作理念、精神内涵、价值观, 依然以东方物象、中国故事为表现主体,他们的作品不管是严峻的批判性审视,还是对开拓崛起的真诚建言,都体现出一项重大的道义责任和爱国情怀,在于捍卫和保持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民族命运的存续和发展。

第二、创新从“母文化”的内在关联和“新文化”的融入交错获得。港澳台和海外华人艺术家生活在异乡,从一个文化的中心,来到多个文化的边缘,产生奇异视角,打开多重“惊奇感”。他们敢于和西方文明洪波共涌,通过手中的画笔,以人类意志与生命意义激荡起万顷碧波,为整个时代孕育出最鲜活的血液,为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超越历史想象的浩瀚活力。他们不以中西为沟壑、古今为壁垒,他们的意识和观念不被格式化,将西方现代绘画精神及技艺与中国传统国画精神与技艺融合到一起,为文化创造性继承创新性发展积极践行、不断探索。所以许多作品饱含着他们自己强烈的个性,呈现目力不及的东西,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浓浓的血脉亲情。

第三、艺术家无穷的精神追问更加强烈。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美术家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背景与大陆美术家有所不同,文化环境转变,不能再以单一的视角植入,或全盘否定,或全盘接受,而是用“之外”的眼光保持一个思考者的姿态。港澳台和海外华人艺术家常常因为流动的身份而拥有双重视角:看到事物的现实表面和背后潜藏的隐喻,透过新语境联系自身经历感受的情景。他们具有以人文精神为根基的艺术观念,具有直面现代文明的前沿思想。他们的作品新颖的技法和娴熟的笔墨运用也属于思考的范畴,思索永恒,问天、问地、问历史、问生死、问有限与无限,无穷的精神追问更加强烈。他们善于用真诚去触摸灵魂,在风云变幻的天空底下,体证、观察、思考、表达,追问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他们的作品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带着个人血脉的从心里长出的花。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地区同胞艺术家,研究中国书画等传统艺术的风气越来越浓,他们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来进入中国传统文脉,让新鲜的形式进入中国文化的核心,他们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的作品都极具当地文化艺术特色

收藏周刊:在艺术探索的角度,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的作品在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习的?

李鹏程: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美术家对艺术的探索与实践,是对中国文化的再创新,对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推动意义十分重大。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正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球视野下,中国的文化艺术活力如何体现?从艺术探索的角度,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的作品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学习。

收藏周刊:具体有哪些地方?

李鹏程:一是怀有赤子之心、澎湃着艺术创作激情。本次展览的特色在于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美术家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背景与大陆美术家有所不同,往往希望以东方的“柔”克西方的“刚”,这个过程必不可少使用中国符号、中国元素。他们的作品都极具当地文化艺术特色,既有创作者自身的强烈艺术特性,同时也兼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蕴含着中华民族浓浓的血脉亲情,饱含着全球华人的拳拳赤子之心。比如,海外华人的作品题材很广泛,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关注祖国的名山大川和风俗人情,如作品《归》《泊》《复兴之路》《起航》等,表达了游子们的思乡之情和根植于他们灵魂深处的血脉深情,展现了海外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和深切思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限憧憬。

二是对世界一流优秀先进文化艺术思想的兼容吸收。港澳台和海外华人艺术家处在中西文化和文明交流碰撞的最前沿,他们具有天然的在“现场”的优势。游居海外的经历,可以让艺术家们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在第一时间突破单向度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近距离地抓取现实变化和艺术动态。如何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来进入中国传统文脉,让新鲜的形式进入中国文化的核心?他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不会仅仅满足于现在取得的艺术成就,而是会不断探索尝试,在新的艺术形式上不断前行。入选的很多绘画作品,灵性敏觉,创新求变,色墨相融,独具一格。

香港美术家们吸收了西方文化影响,创作手法和特色都比较鲜明,有很多作品表现回归后香港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以及香港民俗、风光,也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他们血脉中的感情,启迪和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他们对传统国画以及西方现代画的理念以及处理方式,往往对国内中国画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启示价值。

三是以自己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行为对社会大众发生积极的影响。他们把优秀中华文化当成瑰宝,但他又没忘记当下,总在关注生活,试图解决人类面临的越来越多的困境,透过现象揭示其背后。他们追求自我完善与自我实现,这种“实现”不仅仅指创作理念和专业的纯熟与精深,更包括作品格调应当达到的高度,体现了社会担当和责任,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澳门地区涌现出很多中青年美术家,作品既有对澳门市井生活的人文关怀,也有对历史变迁和生态环境的深入思考;台湾美术家的作品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令人称赞,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研究、思考和创新都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同时我们也能通过他们的作品领略宝岛台湾的美景和风土人情,作品中充分表现出充满个性的灵魂、感情和思想。

四是担当时代的文化使者。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中有部分是移民,部分是长期旅居状态,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与中国保持联系,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扮演了外来知识传播者的角色,通过与中国的互动将最新资讯带回祖国。如今这批艺术家交流交往更加频繁,首先因为国内有他们需要的环境: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雨后春笋般涌起的各种艺术活动,其次他们追求的精神家园还在中国。他们为中国和世界的当代艺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