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进象牙塔 新大学生包里装了啥?
日期:[2019-09-11]  版次:[A06]   版名:[城事]   字体:【
■华南理工大学教师张东在给学生上课。

除了电脑、手机和相机,还有电子书、按摩仪和平衡车……

进入9月份以来,广东省内大部分高校陆续开学。新生开学装备,又成了一年一度的热点话题。网传今年大学生开学装备除了常见的电脑、手机和相机传统“三大件”外,又添了电子书、按摩仪和平衡车这“新三样”。那么广东的新生对这“新三样”装备青睐程度如何?老一辈大学生的开学装备又是“哪三样”呢?新快报记者深入了解后为你一一道来。

走访 电子书成很多学生的必备品

平板、书籍、手机、相机、电子书、运动装备、养生装备、书签、护肤品、洋娃娃……打开2019级广东高校新生们的开学装备,里面的东西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9月来临,广东境内的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大学等陆续开学。记者走访各大高校发现,常规的电脑、平板、手机相机等“三大件”依旧是这一届新生入学装备的标配。但与传统的“三大件”不同,不少学生的行李箱里,除了衣鞋、护肤品、药品、养生品等生活用品,一些特别有意义的物品,也被装进了他们的行李箱,随身带进了未来要度过数年的高校校园。

走访中,记者遇到有的女生,会带着陪伴多年或朋友送的洋娃娃一同前来报道。其中,大部分都表示,随身带来的,是从小陪她们长大的娃娃。“父母工作忙,我是跟着外公外婆长大的,这个娃娃从小就陪着我。”一位带着兔子公仔的大一新生腼腆地告诉记者。而另一位带着猪猪公仔的同学就表示,这是陪伴了她6年的同学送的礼物。此外,不少新生的行李中,还带枸杞、菊花、保温杯、蒸汽眼罩等养生保健品。看来健康的身体,也是家长和大学生们最重视的一个环节。

对于网传的“新三样”——电子书、按摩仪、平衡车。记者走访中发现,“平衡车”在广东新生开学的行李里倒是较为少见,但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电子书阅读器,却是司空见惯。

就此,记者采访了不少高校的新生,对于电子书,大部分新生都表示还是比较中意和必备的。“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电子书是作为时下流行,能海纳百川、携带方便,又是比手机更能保护眼睛的一种设备。”一位中大的新生表示。而来自华农的小唐则认为相对电子设备,他更喜欢纸质书的阅读,高校图书馆也很方便,氛围也足够,其实电子书也不算是必需品,但旅行什么的还是很方便使用的。

走在高校的校园中,偶然能见到平衡车。“学校交通也算便利,校园内接驳车、自行车都很方便,没有必要。”华师的一位新生表示。而也有部分新生表示,平衡车的价格太高且也对安全有所担忧。

故事1 一本特殊的医书

记者走访中发现,现在的00后新生们也更注重“情怀”。除了生活必需品,旅行中收获的纪念品、陪伴自己长大的玩偶等“注入感情”的物品也被收入行囊。

入读广医大、从小便立志学医的许彦琳,这次的行李中最特别最重要的一件物品:爷爷59年前所用的医书。“爷爷是老家的乡医,经常走很远的地方出诊。听说有一次一个小孩得了急症,高烧到40多摄氏度,爷爷冒雨走了10公里的山路,途中还差点掉下悬崖,但爬起来就继续赶路去给小孩救治。那时候药很便宜,没有什么利润,爷爷纯粹就是为了治病救人,这些我听到特别感动。”

小许说,同样对她影响很大的,还有81岁就过世的外公。“外公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写得一手好字。自学医学的他,手绘了很多人体结构图。这本医书里的很多人体器官、组织也是他亲自手绘的。像这只手上的血管,每一条都标得很清楚。” 小许说,她从小就听从医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讲那些从古到今的医学学习与救治伤员、病人的故事。“他们那种认真严谨、无私奉献的医学精神让我深受感染,这本医书,就像是我学医路上的精神支柱。”小许坚定地说道。

故事2 有男生带3种防晒霜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的许同学,入学行李有整整6大行李箱,其中,化妆品、药品和养生品,就将近一个行李箱之多。其中,因为小姑娘从小肠胃不好,身为医生的父母,为她准备的各类应对肠胃、军训防中暑的药品就有一大包十几种之多。而因为几年前军训被晒黑到“没朋友”的她,对护肤也一发不可收拾,此次带的护肤品和化妆品就有几十种,包括假期从法国特意带回来的护肤品。而为了避免晒伤,她也准备了防晒霜、面膜、芦荟胶等装备以做预防。

如今,防晒也不再是女孩子的专利了。记者在采访中,就遇到不少男生表示,因为大部分高校开学就要投入军训,因此,防晒装备也是男生“必需品”。来自广医大的精致男孩小圣,仅防晒霜就准备了3种,“一种支装是擦脸的,另一种瓶装是擦身体的,因为手臂有些可能会裸露在外,还有一种小支是补擦的,因为防晒每两小时需要补擦……”不仅如此,在医疗战线工作的姐姐,还为他带上了芦荟胶、爽肤水和面膜等装备,以备晒后修复。

在8月29日开始军训的广大,7600多名新生正在进行为期14天的军训。与往年不同,今年该校除了军事理论和技能训练,还新增了行军拉练和穿越“火线”等内容。该校的学生为了防晒也是煞费苦心,有同学告诉记者,为了军训防晒,她们特意相约剪成了短发,“因为长头发要扎起来,齐耳短发可以让部分脸颊和脖子免受烈日直射。”

回忆

那些年,新生入学 “三大件”是啥?

50后、60后:

被子 盆碗 保温瓶

60后上大学的时间,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左右。当时社会经济水平不高,大学生入学装备多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多位上世纪70年代上大学的前辈告诉记者,当年他们的行李很简单,基本就是一口木箱(条件好的是皮箱)、一床被褥、脸盆饭盒和一套新衣服。华中师范大学73级(当年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的王先生表示,当年他带着木箱、被褥和脸盆,坐了3天的船到了武汉去求学的。而因为北方冬天寒冷,到学校之后,才会添置保温瓶这一大件装备。

70后:

钢笔、手表、收音机

到了70后上大学的时光,也就是上世纪80-90年代,经济的发展让大学生的入学装备也有了新变化。钢笔、手表、收音机、随身听等,慢慢成为高校新生入学的新“三大件”,一些不常见的小电器备受追捧。“那时候,我们班上同学的手表,都是稀罕物,家庭好的,高级一点点的手表就是象征。我第一块手表是爷爷存钱买给我的,我至今都还留着。”90年上大学的小霞表示。

80后:

手机、电脑、MP3

80后上大学的年代,不少新产品开始层出不穷,手机也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从小灵通到翻盖手机到直板手机,渐渐地,手机、电脑、MP3是最常见的“三大件”。2002年上大学的罗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全年级,只有两个寝室有电脑,“我们经常下课后跑到那个寝室去看电视、打游戏。”而他买的第一台手机,是一部小灵通,“大三的时候不小心丢了,就换了一个翻盖手机。”

90后:

手机 电脑 iPod 洗衣机

90后的大学生们表示,自己大学入学时的“三大件”,手机和电脑基本成为标配了。其他的设备中,洗衣机、听歌设备ipod等成为高频词。“宿舍里电脑是标配,大家凑钱买了洗衣机,舍友还买了冰箱,我大学的手机应该是买了个小米。”90后小吴告诉记者,而她的同事小婉也表示:“电脑和洗衣机几乎每个宿舍都有。”另一位喜欢听歌的90后小逸则回忆道:“我的圈子,大家标配应该是手机、电脑和iPod吧,毕竟那时候手机还没有现在强大。”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卢清柳 冯潇慧 吴蔼玉 通讯员 梁凯涛 杨春荣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