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杨善深书法跌宕奇诡朴拙
日期:[2019-09-15]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杨善深书法 题识:闲来登山临水,何其趣也,静以读书品画,不亦乐乎。

■梁照堂(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

杨善深是岭南画派第二代杰出代表,是岭南画派四大家之一。他的画作早已为人所知,而他的书法也有不少影响。他的书法的跌宕奇诡朴拙的书风,与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及至早一代的“二高一陈”的书法,都有很大不同,也与温秀柔美为主的岭南书风拉开了一定的风格距离。

他尤其喜欢枯笔、渴笔的用笔,这方面可以看得出他从高剑父那里吸取了养分并深得其一定的用笔奥秘。他的书法成就不亚于绘画,他特别喜欢写书法对联,一生挥写了很多对子,甚至画作上题写的款式书法都显得跌宕、奇诡和苍古。从他的书法上,可以看出学习《汉祀三公山碑》《广武将军碑》等碑体对他深深的影响。

他常约我给他的艺术写文章,其中有关书法的文章也不在少数。他既是我行过“老式拜师礼”的老师,也因为写文章的缘故,而经常听他详谈自己书法上的追求。我曾经问他,“您书法作品经常是几种字体混汇在一起一书多体,而又协调统一,而且看得出有隶、楷、篆、行、草、交融交替,为何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很多书法家一张作品中,基本是一种书体,所以我当时特别问了他这个问题,他回答我,说这种一书多体融合的追求,多年来源自各种碑帖的研习,尤其是几种汉碑的融会贯通,更在后来的颜真卿的书法《裴将军诗》里受到了极大启发,从而形成了多体同列的被称为“杨体”的杨善深书法面貌。

需要稍一提的是,《裴将军诗》与颜真卿的其他“颜体”大楷作品有很大不同,也不同于颜真卿激烈悲苍的《祭侄季明文稿》,而反而已经具备了20世纪后现代书法的一些特征,现在看起来,仍然觉得十分具有“现代艺术感”。杨善深恰恰就从这个书法以及其他汉碑中得到了深切的启发。除此他的书法都是平正中,求险绝。给杨善深启发意义的还有《汉祀三公山碑》,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碑,也是齐白石隶篆书的启发来源。这个碑体是从秦篆到汉隶发展过渡时期的代表之一,从小篆的长方字样以圆笔作书到隶诏版的方笔,字体也从长转方,其形则开拓了汉隶汉篆的风格。杨善深在这些方面都有所吸收并发展出自己的书体。

《广武将军碑》又称《立界山祠碑》,碑刻于公元368年,也同王羲之的年代。这块碑是典型的“宁拙毋巧、乱头粗服”,具有天真质朴,不衫不履之美。康有为曾评价此碑“在陕亦为关中楷隶冠”,此碑,对杨善深的书法也极大影响。

写《裴将军诗》的时候,颜真卿的书法早已声名显赫,功成名就,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并写成了这件集“隶、楷、行、草”于一幅极具现代感书法的作品。通篇惊世骇俗,既有隶书的庄重厚重厚实,行书的流畅潇洒,草书的放纵飞舞,迅疾灵动,风格虽然迥异,但却又统一地混合在一起,这是古典书法一次空前的尝试,贡献给世人不可多得的珍品。不由得让我们对颜真卿这种既立足传统,又勇于拓新的探索精神钦佩不已。

此外,杨善深还从宋《爨龙颜》,晋《爨宝子》、梁《瘗鹤铭》、魏《张猛龙》诸碑吸收了不少的养料,而成就了他的行、草、隶、甲骨等书风。

杨善深对书法的追求与热爱之情,同样深深地影响着我。还有,杨善深还书写了不少甲骨文书法对联,正因为他汲取了古今不同书体的养分,而形成了他跌宕奇诡朴拙的书法风格。

杨善深生于1913年10月,2004年5月离世,字柳斋,广东台山人,自幼爱好绘画书法,12岁开始临摹古画、古帖、古碑。然后游学日本,在京都堂本美术专科学校攻读美术,1938年回国,在香港举办第一次个展,1940年赴新加坡举办书画展。1941年与高剑父等人在澳门成立“协社”,1945年与高剑父、陈树人、关山月、赵少昂、黎葛民在广州成立“金社”,1958年在美国旧金山和檀香山举办个展,1970年成立了春风画会,传授画艺和书艺,1971年游历世界十多个国家,第二年起则回到国内游历名山胜水并沿路写生。

(采访整理:梁志钦)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