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念念不忘 终得圆满
日期:[2019-09-15]  版次:[A08]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明 佚名(旧传马远) 对月图轴(局部)

顾问团队(排名不分先后)

潘 鹤 吕伯涛 刘斯奋 许钦松 陈永锵 单小英

卢延光 楼 钢 黎 明 方 土 雷 敏 许鸿飞

每当我们抬头仰望天上的月亮,总会生起一种遥远而熟悉的情感。

十五月圆,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对于中国人却是一种圆满和“回归”。

一千多年前,客居他乡的苏轼,月圆之夜,思念着同样客居他乡的弟弟,所以他写下《水调歌头》。

难得的是久别重逢。《中秋帖》,这件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齐名的“三希”,是乾隆至爱之物。它曾经被卖掉、辗转流离于太监、商人、藏家之手,曾有人亲见它展露眼前,却欲救不得。所幸的是,“1951年,有关部门终于以重金收回,珍藏在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纵有“阴晴圆缺”,但终有圆满之时。回归的心愿如此强烈,这心愿梦牵魂绕,为中华儿女精神所系。中秋前夕,一则新闻令人欣喜,今年9月17日起,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回归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上,《中秋帖》等主要回归文物,将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70年不懈努力,党和政府成功促成300余批次、14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70年回溯,中华民族从屈辱危亡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成就了流失文物从颠沛散失到盛世重光的命运变迁。

念念不忘,终得圆满。

(收藏周刊编辑部)

■统筹:李世云 ■采编:潘玮倩 陈福香 梁志钦 曾贵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