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长沙窑开创中国瓷器釉下彩装饰之先河
日期:[2019-09-29]  版次:[A13]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唐长沙窑“義”字双鱼纹器耳陶范

■唐长沙窑绿釉四系瓷水壶

■唐长沙窑白釉绿彩瓷壶

■唐着高冠广釉 长袍胡人文官陶俑

■唐长沙窑青釉 “君生我未生”瓷壶

■唐长沙窑青釉褐绿彩瓷鸟

一千多年前经广州出口的长沙窑亮相南越王博物馆

行走在展厅,看着一千多年前经广州出口或在广州烧制的瓷器,虽然隔着展柜玻璃,但仍然强烈地感受到瓷器光亮的质感,更重要的是,这是高古瓷器,作为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物,这次瓷器重回千年商都——广州,仿佛有了一种穿越感,俨然是一场当下与历史的对话,正在南越王博物馆展出的“面向海洋——长沙窑瓷器精品展”共呈现了一千多年前的瓷器273件(套),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曾言,“长沙窑很重要,它开创中国瓷器釉下彩装饰、文字装饰之先河。”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朱钊莹

上世纪五十年代瓷片出土 长沙窑逐渐被人所知

展览以海上瓷路、诗意大唐和胡风禅韵为主题,集中呈现长沙窑的文化内涵及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海上瓷路”的部分瓷器,则是唐代从广州出口外销的长沙窑瓷器。

曾经多数人总认为唐朝炻器(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制品)有唐三彩瓷器,北方有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南方有越窑为代表的青瓷——秘色瓷。地方窑口有四川的邛窑、湖南的岳州窑、浙江的越州窑,安徽的寿州窑等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湖南长沙市附近陆续出土大量的瓷片,发掘了不少古窑址,一个唐代最重要的窑口——长沙窑逐渐被人所知,被人们了解和认识。

长沙窑的名字原来很多,有铜官窑、瓦渣坪窑、石渚窑、长沙窑、潭州窑等等,名字争论里面有许多学术上和地域利益上的原因。但从文献到实物都证明,长沙窑古时称“石渚窑”。

长沙窑对宋以后瓷窑有极大的影响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湘江东岸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兴盛于唐朝中晚期,是唐代最重要的外销瓷窑场。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大量工匠为躲战乱而纷纷南迁,使得长沙成为了多地文化汇聚之地。众多资料显示,长沙窑的出现实际上也是南北瓷艺融合的产物,它既不是岳州窑发展的结果,也不是中原地区制瓷工艺的简单植入,而是二者融合后产生的,并出现有别于其他窑的特质。

长沙窑瓷器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较之盛产青瓷的越窑和盛产白瓷的邢窑,长沙窑积极融合南北陶瓷烧造技术,将唐三彩等北方彩釉工艺嫁接于岳州窑类型的青釉瓷器之上,不但一窑焙烧出多种色釉瓷,而且同一器物上使用多种釉彩,实现了从低温彩陶到高温彩瓷的转变,开启了中国的彩瓷时代。

已故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三十年来我国陶瓷考古的收获》一书中高度评价:“长沙窑是我国釉下彩的创始地,对宋以后瓷窑有极大的影响……,为天下第一,也不过分。”

釉下彩绘作为长沙窑最具特色的工艺,长沙窑瓷器的装饰多用毛笔在器表上绘画,主题包括彩带、书法、花鸟、山水和人物等。

“黑石号”沉船上有约700件产自广东

据资料显示,唐代中晚期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转折时期,由汉代以来以西北陆路为主,即沿“丝绸之路”,由西安经新疆、中亚西亚至波斯等地。但由于陆路运输瓷器困难很多,损失也大,初期的出口数量很有限。

随着唐代海上交通的开发,造船业的发展以及航海技术的提高,为瓷器的大量输出创造了条件。大约在8世纪七八十年代至8世纪末之间,广州至波斯湾航线开通以后,销往海外的瓷器,绝大多数就是沿着这条海上航线输出的。

长沙窑瓷器一定程度上,是应外销而生。其多数产品通过长江水道运往扬州,或湘桂水路经广西转运广州,经扬州、宁波、广州等港口出海,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销至东亚、东南亚、南亚及西亚、东北非等地区。

1998年,印度尼西亚勿里洞海域打捞出了一艘唐代沉船,船上满载6万余件中国瓷器,其中5.6万多件是长沙窑瓷器,这艘后来被命名为“黑石号”的帆船,极有可能是从中国满载货物返回波斯途中不幸沉没的,这也证明了长沙窑瓷器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外销商品。

广州是唐代最重要的对外港口之一,朝廷在此设有市舶使,检查出入海港船舶,征收商税。在占据了地理优势的情况下,唐代广东出现了一些专供出口的外销瓷生产基地,“黑石号”沉船上有约700件产自广东地区的陶瓷器,由此可见,广州在中国古代外销商品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广东曾在多地出土长沙窑瓷器13件

据考古资料介绍,广东省在高州、揭西、增城等地出土有长沙窑瓷器13件。1976年高州军墟后岭东出土的贴花壶为双曲鋬,高23厘米。揭西出土贴花壶为六棱短流。双系及流下的模印贴花为四瓣花和热带植物,在羽状复叶两侧上部有一对小鸟,并施褐斑、高22厘米。增城出土长沙窑瓷器10件,其中有一件绿釉葫芦形壶,弓形鋬,长管状流,有盖,盖和壶口各有一环可以系绳,防止盖失落打破,高21.7厘米,在长沙窑中少见。增城还出有印莲花的黄褐碟6件,深褐色釉碗形灯3件。

有资料显示,1999年广州德政中唐代码头遗址也发现了长沙窑器物残片。2003年底,在广州芳村“大通烟雨”井遗址出土了疑是长沙窑的产品。

据《长沙窑》一书介绍,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长沙窑瓷器除上述出土的之外,还收藏有长沙窑瓷器90余件。其中有壶类38件,罐类8件,笔筒、笔洗、水盂、砚滴等文具9件,碗2件、盘3件,杯3件,灯1件,油盒2件;人像及小狗、小猪、小鸟、小龟等25件。壶中也有人物,椰枣及双鱼等贴花,还有“孤竹生南岭,安根本自危。每蒙东日照,常怨北风吹”的诗文壶。有一单柄管状长流壶的柄上印有“赵记”二字较为重要。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