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性别流动中的艺术社会学意义
日期:[2019-10-27]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男艺术家有着强烈的社会情结,注重搭建通往历史与现实的社交媒体的空间平台,女艺术家更喜欢独善其身,即使是社交媒体的公共平台,回避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关注是常态。导致着男女的创作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迥异;另外,创作文本的设计,艺术家的生存结构与知识结构决定了创作文本的形式。由于女艺术家的身体实践(生孩子)以及既定的社会结构(妻子、母亲角色)认同,作品偏重自身的生命体验,视野窄,格局小。与之相反,男艺术家的作品更偏重社会事件中的历史与现实话题,视野与格局比较大。

那么如何使艺术生产的环境以及生产方式中的男女无别?我还是坚持一种观点,即艺术实践中的性别流动性有助于消解性别的界限,所涉及的对象是性别材料的多元运用,具有性别气质的特征。这里提到的性别流动性,是指社会性别主导性的艺术实践,其中包括性别材料使用中的不确定性和目的性,一切都围绕着作为社会人所遭遇的总体文化问题,以及围绕着社会涉及到的不同文化门类的一种艺术表达,并且释放艺术社会学的意义。

——佟玉洁 西安美术学院副研究员

(陈福香/整理 综合“打边鼓”微信公号、搜狐等,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