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小偷家族》是对日本社会问题的一次拷问
日期:[2019-11-20]  版次:[A15]   版名:[娱乐]   字体:【

■黄梓煊

《小偷家族》的导演是枝裕和在早稻田大学毕业后拍摄了若干电视专题纪录片,其内容主要涉及严肃的社会问题以及边缘性人物传记,在本片的视听审美中也延续了其克己严肃,深刻且不失力度的纪实美学风格。

本片中在面对群像式人物的拍摄时,人物占比的构图设计得到了极其巧妙的处理,小偷家族的成员们几乎在室内场景的构图设计都采取了叠加与笼聚的手法,即将人物作为前景或铺设为后景,既拥有了画面景深的概念,同时也是对家庭聚集和非常规亲情概念的隐喻。除此之外,本片的光线处理也较多采用暗光线,唯一的亮光线来自于沙滩玩乐的场景,也是本片当中对小偷家族描绘最为经典的温情展现之一,在强烈的明暗对比之下,也似乎更易触碰观众内心深处那根敏感的神经。许多的评论曾将是枝裕和的影像风格与小津安二郎的进行对比,但不同于小津安二郎构图当中的秩序与严谨,是枝裕和凌乱真实的自然主义却也给影片带来了另一种层次的高级感。

小津安二郎虽然与是枝裕和拍摄大多都是对家庭问题的探讨,但他拍摄的更多是常规家庭构成基础上琐碎的传统伦理探讨。在《小偷家族》当中,是枝裕和对家庭概念进行了一次重构,即经割裂加工的社会边缘产物的家庭,引发出位于常规概念之上的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与反讽。

当祥太在公交车上无声地说出爸爸时,人性的美善战胜了血缘纽带的束缚,真正的爱意与羁绊时常被掩盖在不愿表情达意以及口是心非背后。当阿治追着公交车奔跑时,即是对无血缘亲情产生的最佳的行动解释,将人性中的良知唤醒底层人对绝境垂死挣扎的决心得以展现。同时人性不可避免的复杂性也让主题从横向思考跳脱到纵向的深度分析,当祥太在住进医院之后,小偷家族们也动过了放弃的念头,这是迫于现实社会条件考虑下的无奈之举,也是更加现实地表达了利益也是组成小偷家族的关键因素的现实。最终祥太选择故意闯祸的行为也许是具备自己对现状思考后所做的理性选择,同时也包含对于“爸爸”阿治放弃行为背叛的感性报复。

对比是枝裕和的另一部作品《无人知晓》,同样根据日本社会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两者却稍有一丝区别,《无人知晓》或许拥有了更多的留白设置,是枝裕和本人也曾表示,在《无人知晓》中更多是以观察者的立场,而把思考的权力转交予观众,因为导演既不是法官也不是神。但当《小偷家族》信代说出“生了孩子就是家长吗?”时的发问,也许更多夹杂了是枝裕和本人的发问,在这部《小偷家族》中,是枝裕和也许选择了站出来说出自己的心声。

《小偷家族》这部作者电影意识十分浓厚的作品当中,是对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日本一次犀利尖锐的写照与拷问,真实的揭露往往比虚无的掩盖来得更加有力,因为其往往能够为改变增添更为浓烈的催化剂。在日本亲情观念逐渐淡化的社会形态下,本片所拍尽的人性美善与复杂则是对冷漠人心的回击与唤醒。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