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梁蔼如:以草书名世
日期:[2019-11-24]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梁蔼如草书《节录〈文赋〉》轴

■黎向群(著名书法评论家)

广东家族书画的历史,几乎是一部岭南书画发展史。以南海、顺德、番禺三地的家族为代表,南海的朱完、谢景卿、吴荣光、叶梦龙、孔继勋、康有为等家族;顺德的温汝遂、黄丹书、张锦芳、吕翔、梁蔼如等家族;番禺的潘有为、叶衍兰等家族,家学渊源,书画传承有绪。顺德梁蔼如家族,二百多年来,重视文化教育,在梁蔼如的影响下,出现了文学家、书画家、鉴藏家数十人。家族中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四人最为著名。

梁蔼如(1769—1840)字远文,号青崖,顺德人。乾隆年间随父梁国雄迁居佛山松桂里。嘉庆十三年(1808)中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成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文渊阁检阅兼方略馆分校等。

梁蔼如返乡后,与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在佛山共同创建规模宏大的梁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该园占地二百多亩,由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十二石斋、香寒馆以及宅第、祠堂、园林建筑群组成,浑然一体。九章、九图兄弟既是诗人、书画家,又是鉴藏大家,嗜奇石,喜收藏书画,藏品颇丰……”。梁蔼如除了筑园和雅好诗书画以外,还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行善积德,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佛山忠义乡志》有载,梁蔼如去世后,清廷祀赠奉政大夫。光绪七年(1881),乡人修建一座“梁青崖先生祠”纪念之。

“诗人书法”、“画人书法”是清代岭南书法的重要特色。梁蔼如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书画名家,以草书闻名于世,兼擅长篆、隶、楷、行诸体。是在京师很有声望的书画家,实得益于他在朝廷为官的经历以及京师的名流、达官显贵对他的揄扬。

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论曰:“君好吟咏,善书画,著有《无怠懈斋诗集》。诗学陶、韦,篆学《峄山碑》,隶学《夏承碑》,草书学右军,真书学颜鲁公,行书学坡公,画学一峰老人(指黄公望)。得其书画者,寸缣尺幅皆珍之。”

陈永正评其书法:“梁氏学颜学苏,似皆失败,学颜而无骨,学苏而过肥,用功虽勤而才华不足。其书名虽大,实不及其画超卓。”

张维屏客观地评介他的诗书画审美取向和定位及其影响;陈永正在肯定他绘画成就的同时,又指出他学颜真卿、苏轼书法的不足。至于其勤奋和才华,是值得我们敬佩和肯定的。

他的草书,取自王右军和孙过庭法则,形成其浑厚、朴拙、简远的艺术风格,格调确确高古,却非一般书家所能及。其书名显著,传世的作品也是只有数十件而已。有典籍记载的:广东省博物馆藏其篆、行、草书作5件,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有其草书节临《书谱》卷,香港艺术馆藏其篆、隶、草书作3件,顺德区博物馆藏其楷、行、草书9件,佛山市博物馆藏其篆、隶、草书4件。

无聊斋藏其草书《节录〈文赋〉》轴(如图),纸本,纵130厘米、横35厘米,款署:“青崖”,钤:“梁蔼如印”白文印一枚。内文:“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脩之所淑。虽濬发于巧心,或受蚩于拙目。彼琼敷与玉藻,若中原之有菽。同橐籥之罔穷,与之天地乎并育。青崖。”此轴是其晚年的草书作品,尺幅虽然不大,但以小见大之气势。既有王右军、孙过庭草书的雄逸体势,又有汉代章草的雍容典雅。体势每有明显的方形意趣。结字宽博开张,萧散简远,而不觉松散之感,在精神上仍保留着草隶的若干特点,用笔多以中锋贯穿整幅,偶尔侧锋取妍,运笔以平移为主,提按并不分明,喜用钝锋以求刚健圆润,笔势方中寓圆,行笔看似迅疾,却没有显露和浅薄之嫌。在章法布局上,行中字与字之间不相联结,以紧敛独体相照应而成篇,表现了浑厚、质朴之美,又有一种动态美的艺术享受。而在通篇字与字的搭配上,落款的“青崖书”与正文书法相互呼应。虽然个别字的用笔有些率意,则显得自由轻松,字里行间却无过肥之病。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