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一边需求火爆一边规范缺位 托育机构与家长齐喊“难”(2)
日期:[2019-12-05]  版次:[A07]   版名:[策周刊]   字体:【

■手工课上,老师教小朋友们粘贴苹果树。

■老师和小朋友玩游戏。

■有些家庭选择由老人家照看小朋友。

幼儿托育机构数量少、没牌照、场地小、管理乱

梳难点

1

难点 : 机构办证难

广州市市场监督局对企业开放登记

今年10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

此前,规范标准的空白给行业发展与家长选择带来了“双难”。“每个班对外说是15名幼儿,实际上是看招生情况。”家长许先生说,不少家长只是托管几个月,班级流动性大,人数上并无规范。家长李杨则建议,建立托育机构“白名单”,“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样,让家长有得选,而不是自己盲目去找。”

不少家长反映,目前多数机构证照不齐,处于“无证经营”状态。不少机构却表示,缺少办证指引。不久前,广州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上,便有机构直言,0-3岁的托育机构不是学校,不属于教育部门管理范围,同时托育亦无法纳入工商登记管理范围,因此市面上有证照的多为“教育咨询公司”或“教育培训公司”。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托育机构的登记注册部门——其中,举办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营利性的,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

据悉,《广州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完成起草,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也有望纳入到“十四五”规划纲要规划中。此外,广州市市场监管局透露,已对广州市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进行规范,引导企业依法申请登记。截至目前全市已登记该类企业35家。

2

难点 : 收费较高

越秀区试点推广普惠民办托育学位

幼儿园尚有“公办”“民营”之选,托育机构只有民营。民营机构由于自负盈亏,在收费上亦难以做到普惠。

不过,广州已有个别区先试先行。今年3月起,越秀区首次试水婴幼儿照护服务,与社会机构合作,分批次为区内常住人口家庭提供1-3岁婴幼儿公益性托育服务,学费按照市场价7.5折计算。

首批提供25个1-3岁婴幼儿全天托育服务的公益学位,优先分配给经济相对困难、婴幼儿无人照看的职业女性家庭,且每个孩子就读时限为6个月。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越秀区合作的唐尼翰博国际保育园越秀分园,该托育班的学费标准按照市场参考价4230元的7.5折,即3172.5元计算,并再另付公益学位伙食费每月580元/人/月,即合计共3752.5元/人/月。该费用由幼儿家长自行向托育机构支付。

越秀区卫健局表示,因目前还在试行阶段,所以公益学位的供给不足以覆盖大多数有需要的群体。“这是一个探索之举,如若可行,下一步将继续往普惠性和扩大性的方向来进行,让更多育有1-3岁婴幼儿的越秀区常住家庭受惠。”

3

难点 : 选址受限 人员配备缺失

有机构与三甲医院儿科合作开展“育医教”一体

不少托育机构开进了居民区或写字楼,这意味着这些机构的场地不过一套房的大小,配套设施也可能受限于房间户型格局。

“很多机构是‘麻雀型’,感觉就是租了个地方来放孩子。”家长许先生向记者吐槽,“它没有一个标准,像幼儿园或中小学那样规定了生均面积,更别说师生比等其他规范。”

《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提出,托育机构应当根据场地条件,合理确定收托婴幼儿规模,并配置综合管理、保育照护、卫生保健、安全保卫等工作人员。

然而多名家长表示,托育机构一般只有教师与保育员,并无医护人员或保健人员。“可能就是体检比幼儿园更严格些。”家长张先生举例,像小孩流着鼻涕、喉咙有些红肿,托育机构就会要其回家休息。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有托育机构尝试与医院开展合作,弥补这一块的“短板”。新快报记者走访唐尼翰博国际保育园越秀分园时发现,该机构在园区配备了一名保健人员,还联合广州市妇幼儿童医疗中心、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儿科医生组建保健医生专家团,并开展“育医教”一体。“孩子一旦在园期间生病,园内保健医生处理不了的,我们会直接送往这些合作医院。”园长崔珍梅说。

答疑惑

■疑惑一

老人能帮带,

还要把孩子送入托育机构吗?

“家里有老人或保姆可以帮忙带娃,还要不要把孩子送入托育机构?”这是不少父母面临的一道“选择题”。

“小朋友过了一岁半以后,住家保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和求知需求。”家长乐儿表示,在托育机构能让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学习,对小朋友的成长教育更有帮助。

崔珍梅园长则认为,老人家会照顾得更仔细些,但孩子将缺乏社会环境去成长与锻炼。“孩子间交流的过程中,能提早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与集体生活适应力等。”她表示,少了“隔代溺爱”,孩子也会更独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部副部长张帆即指出,0-3岁婴幼儿进入托育机构,能让宝宝更早从集体保育中获得社会生活带来的好处,对正常孩子的集体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锻炼更充分,特殊儿童如自闭症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更容易被及时发现和确诊。但由于该年龄段的孩子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对不合格的托育机构和师资的承受能力更差,更容易遭遇分离焦虑、传染病和不合格托育机构不当喂养方式等的身心打击。

■疑惑二

入读托育机构,

选择混龄班还是分龄班?

近年来,学前混龄教育在国内开始兴盛。值得关注的是,《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亦提出“18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混合编班,每个班不超过18人”。

家长许先生向新快报记者反映,女儿入读的托育机构为混龄编班,每班配备3名教师与保育员。“有些家长把不到1岁的孩子送进来,自然成了看护重点,会有老师专门看护,剩下2个老师要对着十几个孩子,自然难以兼顾。”

有业内人士表示,开展混龄教育,在针对孩子年龄特点的活动、课程设计上要求更高;另外,相关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老师能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控场力与观察力,对教师素质要求更高。

■本版统筹: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黎秋玲 吴晓娴 李佳文 高镛舒 通讯员 李雯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