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全国美展评选对评委是种考验
日期:[2019-12-08]  版次:[A15]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具体到“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纵观其作品,仍旧没有能够在所谓的“国展模式”下有大的突破,辨识度明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还属少数,题材、手法等方面的同质化现象仍然存在。不少作者还是希望以画面复杂取胜,但这样的复杂,因为主体与重点不够突出,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欣赏者的角度来看,在观赏一幅画时,是不太可能一下子记住几十甚至上百个人物形象的,由于主体不够突出,结果留给观众的印象也基本上是一片混沌。事实上,那些视角独特,与人们认知息息相关的作品更能引起观众驻足关注。比如同样是反映时代生活,《尖峰食刻》的视角就比较独特;同样是花鸟画,《珍禽图》体现了一种环保意识,《芳华》则在朴实中见雅致;同样是表现历史人物,《梁思成与林徽因》就更能给人以亲切感,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品位;同样是现实题材,《对话》在选题和表现手法方面也别具一格……可惜此类作品只是少数。

要看完“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展”所有作品,并非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不用说仔细研究每一幅作品。想想评委们要面对比这更多的作品,在其中再评出参展作品,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参展作品缺少辨识度,固然与国展评选的导向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作者本身,他们在重视揣摩评委口味的同时,忽视了自己个性化的独特体验,对主题的表现与理解也缺少深度。——孔繁明 艺术评论家

(陈福香/整合,部分文章综合:雅昌艺术网,标题为编辑所拟)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