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岭南香云纱旗袍是经典之作
日期:[2019-12-08]  版次:[A10]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旗袍廓形、款式的变化规律。(张军雄《旗袍设计·制作·工艺》)

张军雄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1940年代 香(响)云纱料旗袍

■1930年代 装饰花边几何图案倒大袖旗袍

■1930年代 乔其绒无袖旗袍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张军雄:

最近,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张军雄有点忙,他手上有两个重要的事情在做,一个是筹备“梅品莲韵——旗袍文化进校园”展览;二是他历时三年的、关于旗袍的著作《旗袍设计·制版·工艺》新书即将面世,这是一本关于旗袍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理论和实践均比较全面。

近日,记者在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展览厅看到,张军雄对展览的部分藏品做了详细的实物分析,从款式到面料、纹饰,甚至衣服的尺寸都一一列了出来。他告诉记者,岭南香云纱旗袍也是经典之作,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州商业发达,华洋商品荟萃,见证本地潮流的变迁。早在1930年代,广州商品宣传已紧贴上海的新兴潮流,将穿旗袍、打扮入时的女性形象绘印在年历广告画、包装盒和招贴纸上。

■收藏周刊记者 陈福香

旗袍手工制作工艺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收藏周刊:为何有策划这个展览的想法?近期将出版的新书主要是什么内容?

张军雄:我在服装院校教学工作多年,深入研究旗袍文化,策划展览是想在学生中传播中华服饰文化,只有根植于民族服饰文明才能做好服装设计。学生们看到中华传统服饰收藏品实物,比书本知识收获更多,更具象。

东华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我的新书《旗袍设计·制版·工艺》,这是一本关于旗袍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从各时期旗袍实物入手,研究历史渊源、旗袍面料、旗袍设计、裁剪技术、传统工艺、制作技艺等,出书的初衷是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并传承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既有理论研究成果,又有实际操作指导作用。提倡旗袍要传承与创新并举,尊重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对旗袍创新设计。

收藏周刊:关于旗袍的定义,现在仍然有一些争议,主流的说法有哪些?

张军雄: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中国传统袍服造型宽大、平直、生硬,将人体的曲线遮掩得严严实实。

直到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出现了关于旗袍的记载,大部分学者认为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也有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旗袍19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1929年确定为当时的国家礼服之一。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手工缝制的旗袍秉承了旗袍传统制作工艺

收藏周刊: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旗袍样式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体现了哪些审美意趣?

张军雄: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受到西方立体服饰造型的影响,旗袍开始向立体结构造型的形式转化。旗袍造型在许多细节上都汲取了西式服装的造型元素,采用收腰、收省的手法来显现女性人体之优美,旗袍这种简约而凝练的线条将东方女性的柔美曲线凸显无遗。

收藏周刊:有观点认为,旗袍在数十年的演变中,海派旗袍独领风骚,岭南旗袍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张军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而上海是东方的时尚中心。

海派旗袍最初发源地上海,让旗袍文化传递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来自巴黎时尚潮流能很快波及到上海。1940年代的上海旗袍做工精致,衣料讲究,款式时尚。岭南旗袍也有自己的风格,岭南香云纱旗袍也是经典之作。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州商业发达,华洋商品荟萃,见证本地潮流的变迁。早在1930年代,广州商品宣传已紧贴上海的新兴潮流,将穿旗袍、打扮入时的女性形象绘印在年历广告画、包装盒和招贴纸上。

而香港作为岭南的一部分,香港旗袍恰恰延续开创自上海的旗袍文化。在香港,“旗袍”有一个更为普遍的称谓“长衫”。

至六七十年代,对服饰潮流有敏锐触觉的歌、影、视艺人,在登台演唱、出席影视圈和其他隆重场合都穿着长衫为礼服,宣传海报和唱片封套亦不乏女艺人身着长衫的造型。

1960年代,香港旗袍以凸胸、细腰、收下摆为突出特点,强调女性的“S”形。短袖、高领,开衩可在膝盖处,外在形体轮廓利落简洁,将女性身体的理想之处明确点出,却无丝毫啰嗦累赘之处。

收藏周刊:我们在展览中看到,很多留存下来的古董旗袍做工都非常精美,那个时代的服装手工艺呈现怎样的状态?

张军雄:相对于流水线上机器批量生产的现代旗袍,古董旗袍更像“私人定制”的产物,本着慢工出细活的原则,用手工缝制的旗袍秉承了旗袍传统制作工艺,镶边、滚边、嵌边、沿条、盘扣、贴花、绣花、手绘、归拔宕烫工艺等。

民国旗袍是旗袍流行的巅峰时期

收藏周刊:从时间跨度来看,民国旗袍是否为旗袍发展的巅峰时期?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张军雄:民国之前的袍服,让我们能看到旗袍的前世,看到中国几千年的服饰演变历程,民国旗袍是传统和经典,是旗袍流行的巅峰时期。1930年代旗袍文化逐渐成风、步入黄金时代,旗袍廓形逐渐合体西化。

在作家张爱玲的笔下,女人穿上长袍是1920年代。当时女人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但没过几年,旗袍的款式便有了突破,女性的胸部、腰部和臀部的曲线美得以体现出来。进入1930年代,旗袍文化逐渐成风,旗袍步入黄金时代。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与当时女性解放密不可分。到30年代和40年代,旗袍已经成为城市女性重要服饰。

收藏周刊:从收藏的角度看,哪个时期的旗袍更有收藏价值?

张军雄:每位旗袍收藏者,都有自己的收藏理念。旗袍是非物质文化传承,各个时期的旗袍都有她的收藏价值。现代旗袍在许多细节上都汲取了西式服装的造型元素和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与国际接轨,好的设计作品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旗袍的收藏,一定要重视旗袍的材质、旗袍的盘扣、滚边、镶嵌、绣花、宕包等传统手工艺价值。

旗袍文化促进会秘书长段婷婷:岭南改良版旗袍更适合日常穿着

很多人认为旗袍需要在特殊场合穿着,适用面不广。旗袍文化促进会秘书长段婷婷介绍,相对于京派旗袍和海派旗袍来说,岭南的改良版旗袍最适合日常穿着。她认为,旗袍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服饰,女性可以先从岭南改良旗袍开始,深入了解旗袍文化之后,再选择各种面料的定制旗袍。

优雅、知性、婉约、妩媚……用以描述旗袍的词语非常多,段婷婷认为,旗袍就是中国文化“美丽”的标志,穿旗袍的女人走到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旗袍随着历史的变迁,它不仅仅是服饰,它还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内涵,不同的场合需要搭配不同的旗袍。

“穿旗袍,最重要的是仪态。”段婷婷介绍,旗袍穿着对女性的仪态有较高的要求,具体到手姿、站姿、坐姿等,恰当的言谈举止能把女性的温柔、婉约、婀娜多姿展现无遗。

至于如何选择旗袍在不同的场合穿着就更有讲究了。段婷婷表示,如果是日常的家庭、朋友聚会,岭南的改良型旗袍最为合适,因为它朴实、低调,日常护理也很方便。而在一些隆重场合,如重要的晚宴、年会等则可以选择海派旗袍,因为海派旗袍质地更有档次,真丝、桑蚕丝、绸缎,加上绣花,更能显露女性的高贵气质。若是上台表演,或是在一些重要场合作为嘉宾出席,京派旗袍绝对是吸睛法宝,大拖尾、大亮片,以及有宫廷韵味的描龙画凤绣工,京派旗袍有一种独有的端庄传统,大气而矜持。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