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甜派咸派都爱,网红咸蛋黄是如何炼成的?
日期:[2019-12-10]  版次:[A18]   版名:[慧生活]   字体:【
■廖木兴/图

随着各类网红食品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网友总结出“定律”:多加芝士,多加芒果,多加榴莲,就能获得“彩虹屁”。最近这个“定律”被打破了,因为咸蛋黄红了。从作家汪曾祺“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赞美,到雪糕、奶茶、面包、饼干、薯片、披萨纷纷推出咸蛋黄口味,咸蛋黄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从平凡的食物登上“顶流”的席位。

■新快报记者 陈思陶

A

持续火热:万物皆可配咸蛋黄

咸蛋黄食品的吸引力在2016年就已显现,当年清明节期间,上海老字号杏花楼推出咸蛋黄口味青团,引起市民大排长龙购买,据说有人排队八九个小时。如此奇货可居,自然少不了黄牛,售价48元一盒的咸蛋黄青团被卖到200多元。

今年,咸蛋黄雪糕又大获好评,引发咸蛋黄风潮。雪糕白色的部分是甜的牛奶味,两个黄色的圆圈则是咸甜的蛋黄味。每日优鲜华北市场销售数据显示,销售第一的咸蛋黄雪糕占五六月整个品类销量的16.2%。该产品上市半年,在全国一二线城市总销量达3600多万支,较早推出该产品的奥雪公司表示,双黄蛋雪糕产品卖到脱销。

咸蛋黄还能摆脱“甜派”“咸派”之争,能搭配各种食物,成为少数没有非议的网红食品。新加坡网红金鸭咸蛋黄薯片、必胜客金沙咸蛋黄口味冰淇淋、咸蛋黄奶盖茶、咸蛋黄披萨和鸡翅,肯德基的金沙咸蛋黄香香辣翅,全家的咸蛋黄麻薯蛋糕和咸蛋黄半熟芝士……咸蛋黄打造出多个爆款。据CBNdata数据,在淘系平台上,咸蛋黄口味搜索人气近3个月上涨近一倍;在微博平台上,与咸蛋黄联系最紧密的关键词为“网红”“爆款”等,成为社交平台上博主安利的主角食品。

B

爆款之路

·口味包容性是基础

“零食多数是甜口的,相比之下咸蛋黄食物更有记忆点;而它本身是咸的,能搭配甜品,也能做成炒菜。”每周消费咸蛋黄奶茶的璐伊告诉记者,茶饮和甜品甜腻的主流风格下,咸蛋黄特别的口味吸引了她。

根据英敏特咨询公司对亚太各国食品与饮料行业的新发展趋势的研究显示,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同时具备甜、咸口感的食品和饮料产品,在此背景下,咸蛋黄口味元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场景和食材搭配之中。

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调研指出,随着全球化不断加深,不同国家食品风味体验促进了各种新型风味口味需求,口味越新颖,就越可能吸引新的消费者。而咸蛋黄独特的咸鲜味,可以作为一种调味品加入几乎所有菜谱,搭配出创新的食品。

·网络营销必不可少

百度指数显示,“咸蛋黄”热度在每年6月、9月呈现两个峰值,且最爱吃咸蛋黄的人群年龄在30岁~49岁之间。这和端午、中秋的传统食物粽子、月饼有关。而咸蛋黄成为年轻人中受欢迎的食物,也受到花式营销活动的推动,比如喜茶咸蛋黄口味冰淇淋的2天限时供应,李佳琦直播间卖断货的咸蛋黄鱼皮,各种自媒体营销的试吃、抽奖活动等等。

此外,在国潮复兴的背景下,咸蛋黄作为典型的中式食物,在网络上有着天然的话题度。钟薛高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日查指出,外围造势和产品突破、内容突破同样重要,完善的营销体系契合消费热点,结合跨界营销,网红产品也可成为品牌时尚。

·契合零食消费升级

热销的咸蛋黄产品售价并不便宜,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某品牌咸蛋黄酥两颗一组装的单颗售价近8元,咸蛋黄鱼皮100g mini装售价58元,咸蛋黄海苔38g约25元。

售价高与咸蛋黄品质、价格较高相关,今年上半年整颗咸蛋黄售价约70元一公斤,碎蛋黄约50元一公斤,咸蛋黄粉则价格低廉。但香尚香研发总监黄忆楠曾对媒体表示,目前的口味研发主要使用的仍是整颗咸蛋黄,而非咸蛋黄粉,因为咸蛋黄以咸香、油脂味为代表口味,咸蛋黄粉可能导致后期油脂的香味不太突出。

实际上,不少消费者愿意为高价的咸蛋黄食品埋单,上述三种产品在旗舰店的月销量分别达到近3000件、近1800袋、近1500袋,咸蛋黄海苔上市初期一度卖到断货。

正如CBNdata零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对于高质量且符合其消费观念的产品,性价比已不在消费者考量范围内。

C

未来市场:应用范围更加多元化

对于咸蛋黄食品的风潮和其成本问题,高邮市南海食品厂总经理王金荣表示,未来建立成本一方面依靠和农户、农业合作社合作,降低原料成本;另一方面坚持创新驱动,使用先进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在咸蛋黄产品研发上,由于包容度强,应用范围将更广泛。上一波咸蛋黄从传统食品出圈,主要应用在休闲食品、速冻食品、甜品及茶饮方面。黄忆楠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近期研发应用的一款产品是烘焙馅料方向,在咸蛋黄口味的基础上提升甜度;一款是纯咸蛋黄味,用来做浇头;一款针对炒菜,比如裹在鸡肉或鱼肉外,或者可以油炸,加蒜、辣椒等。记者了解到,咸蛋黄在炒菜方面已有新的应用,天河区员村某小龙虾店推出的咸蛋黄口味小龙虾受到好评,据负责人介绍,它是夏季店内销售的TOP3口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