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建大学博物馆应避花架子之嫌
日期:[2019-12-15]  版次:[A14]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潘丰泉 厦门大学教授

大学博物馆就那么好造吗?造好之后,首先是每一件文物来路,涉及到真实性问题、历史性问题,以及由哪个专业机构文化部门把关,负起责任鉴定,所有环节事无巨细,方能避免不可预见的问题出现。

如何充实文物进来,对博物馆来说是件严肃的事,用对历史负责的眼光回眸每一件文物展品来源,绝不同于满大街商业大楼盖完之后添置货物,只要东西新又现代,就好置办,但博物馆陈品一出问题,多是以次充好或弄假成真,是珍品也罢,孤品也罢,需文物专业人士秉持宁缺勿滥的态度严格把关,而非滥竽充数,把陈列空间填满堆足就行了,显然与对博物馆的定位及性质不相符。

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诸多彰显文化繁荣的地方,各级政府顺应时代需求大兴土木建设,使一座座外形气势宏伟壮观的博物馆拔地而起,除了一些省市博物馆外,不少高校也动起心思,以为可以给学校带出名声的添砖加瓦之事,为何不做?目前,高校综合办学条件齐全,像崭新教学楼行政办公楼,不缺,无非是985高校与211高校或一些省属高校不同。但人文内容要想与众不同,甚至鹤立鸡群,那么,在一派庄严清静的象牙塔内矗立起一座博物馆,确实很雅致也很给大学带来名声,个别领导觉得拥有了一座像模像样的博物馆,自觉到各种会议场合交流,多风光体面,遂成为不少高校追求实力的目标,或为一张学校名片,都跃跃欲试。

截止到2019年,从数得上国字号且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的几大博物馆中所收藏的文物数量计,陕西历史博物馆以文物丰富浩如烟海独占鳌头,这合乎情理,不说从专业角度看,就是平常人也略知陕西这一方水土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数不胜数的文物,目前统计的数字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历史价值的文物长眠地下。

总不能把地底下宝贝挖个遍吧?目前国内有数千个规模大小不一的博物馆,遍及上至京城下至省地市,而且每个馆动辄讲自己的特色,别人没有的我有。但从几年前某赫赫有名高校博物馆到最近重点大学博物馆,在陈列的文物上三番五次出糗,屡被媒体曝光和学界质疑。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有历史价值的文物真是一件比一件少。于是出现了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各种仿制造假现象屡禁不止,且乱真程度之高,让人瞠目结舌,既难不倒那些瞒天过海或投其所好的造假分子,也越来越迷惑了文物鉴定专业人士,甄别真伪系数极高,仿造上至公元前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斑驳陆离文物,下至汉唐宋元明清的各式各样文物,年代逾久远逾好造假,最后不小心流进了个别高校博物馆。制假分子借此生蛋,发不义之财有利可图,那些铤而走险使尽各种造假手段的江湖骗子挣得盆满钵满,更揪心的是这样的造假文物,却堂而皇之进入新的博物馆,或急着充实购进展品的另一些老的博物馆。

作为以传播知识教书育人为己任的高校,进了来路不明的陈品,这对学校名声极其不利。师生想通过文物了解历史,完全可以到专业博物馆感受,且面广、信息量大。高校博物馆规格与外部的博物馆不可比,属小型的,毕竟校园内可建面积有限,文物陈列空间可想而知。

若建博物馆,应结合专业特色考虑,真正起到推动学科发展功效,也有助于高校学术声望的传播,还避免花架子之嫌。否则勉强为之,一旦发现问题,就不好收场。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