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救命神器”AED离我们有多远?五大“难题”亟待解决(2)
日期:[2020-01-02]  版次:[A09]   版名:[策周刊]   字体:【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曾育辉主任详细介绍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

■华师附中的学生在医生指导下,参与徒手心肺复苏现场的实操演练。

尴尬3: 有限制 紧锁室内每天10点才开门

作为广州首批统一配置AED的公共场合之一,位于花城广场的广州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每天的开放时间为10:00至21:00。2019年12月31日9:50,记者来到该咨询中心,大门仍未开启,直至10:00才准时开门。

该工作人员表示,若有人要使用AED及相关急救设备,需要将身份证放至机器终端的“扫描识别”区,并望向机器顶端的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二者匹配后即能打开电子屏幕下方的储物柜。“整个过程只要几十秒。”该工作人员称,如此避免了随意打开致设备损坏。一旦有感兴趣的市民或游客前来询问,也会给他们进行演示。对于身体不舒服的人士,则可以选择按下智能救援岛上红色“一键呼救”按钮。该工作人员介绍,按钮是联通红十字会的,只要按下后5分钟内不取消,便会有救援人员前来。

在走访时,新快报记者提出疑问:花城广场不仅是游客的集中地,亦是市民日常晨间锻炼健身的好去处。一旦有市民在咨询中心非开放时间晕倒,需要急救设备时,该怎么办?换言之,咨询中心的开放时间是否会影响到AED及其它急救设备的使用?“这附近其他地方也配有AED设备。”面对这一询问,该工作人员如此回答。

面临“非开放时间影响AED使用”问题,还有位于北京路的广州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该位置的AED紧锁在咨询中心内,当周边人群在非服务时间需急救,则同样面临有设备用不上的问题。

尴尬4: 有担忧 机器有电流市民不敢用

新快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包括广州塔、天环广场等配置了AED的公共场所,其工作人员接受了相应培训,并在考核合格后持有广州市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救护员证》。

天环广场工作人员易小姐告诉新快报记者,天环广场的两台AED设备已安装了两年左右。每天会有“持证”的工作人员负责巡岗,以免出现意外事件。不过,她表示,目前未使用过一次,“也不希望有这一天。”

那么AED使用起来有难度吗?这是不少市民担忧的。一名受访市民表示,机器有电流,即使会使用,自己也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不太敢用”。对此担忧,曾育辉解释说,“设计比较简单,有操作说明,每一步都有语音提醒,一般培训5-10分钟就可以学会。”

曾育辉说,市民只需要根据使用说明,贴好电击片,插好线,按下开机键,能听到“正在分析病人心路”的播报音。这时机器自动分析,一旦除颤键亮起,表示病人需要电击除颤,“当不需要除颤时,AED不会产生电击。”

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丁邦晗多次提议,要在全省主要公共场所固定配置AED。他说,AED是“傻瓜机器”,本身就是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非常安全。

2019年10月,IFC国际金融中心一楼新配置了一台AED。负责AED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告诉新快报记者,值班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对设备进行检查,包括外包装是否坏损、电源是否正常等,检查无误后便会在检查登记表上签名。

尴尬5: 缺少鼓励措施 多地推广力度不一

据了解,在AED配置上,目前国内做的较好是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

上海市教委在本市的校园内率先带头推行校园AED布防计划。2015年,市教委继续为全市250余所普通高中学校配置AED设备。至此,上海高中以上每个校园至少拥有一台AED。

2017年,深圳启动“公众电除颤计划”,计划由政府财政出资购置5000台AED,于“十三五”期间完成5000台AED的采购与安装,5~10年内实现每10万服务人口配备100台AED的目标。《深圳市政府关于印发2019年民生实事的通知》明确要求:开展深圳市公共场所全自动除颤仪(AED)配备项目(三期),购置2000台全自动除颤仪(AED),安装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

在杭州,江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7月31日发布全国首个《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设置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明确规定在主要城市道路交叉口、地铁站点、公交站点等重点区域;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大型商场、体育运动场馆等公共场所应配置相应数量的AED,并对不同类型的场所需要配备AED的密度也作了规定,如地铁站点,换乘站点按通过的地铁线路设置,其他站点设置1台;火车站每个楼层设置不少于2台。

目前,对于AED的安装,主要是依靠公益机构和企业捐赠,导致不同城市推广力度不同。在2018年,滴水坊餐厅向丽影广场、万菱汇等广州8家购物中心各捐赠了一台AED。滴水坊创始人任海鹰告诉新快报记者,急救技能的推广普及除了要在公共场所配备相关设备外,还有观念的转换与有关部门的重视。

她透露,此前滴水坊计划将两台设备捐赠给某旅游景区,“可工作做了大半年,对方一直不肯接受捐赠。”任海鹰直言,他们担心万一这个设备救人没救活,怕担责。

对此,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华垒石材有限公司总裁黄春华在提案中提到,作为公共急救设备的AED应当像消防灭火器一般的存在,让人随时能看见,随时能想到在什么地方可以获取,这才是急救设备存在的意义。

链接

AED配置写入健康中国行动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指出,鼓励、支持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和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使公众掌握基本必备的心肺复苏等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还提出一个行动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取得急救培训证书的人员分别达到1%和3%,按照师生1∶50的比例对中小学教职人员进行急救员公益培训。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此外,在2019年10月,国家卫健委答网民关于“加快在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留言中回应称,多次召开AED相关工作讨论会,进一步研究制订AED配置、使用等相关政策。

目前,国家卫健委已将AED的普及纳入健康中国行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也将AED的使用方法列入培训大纲,作为红十字“救护师资”和“救护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培训力度,在交通运输、矿山、旅游、教育、消防等相关高危与社会服务行业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救护培训,普及心肺复苏技能及AED 的使用方法。

各方行动

学校:AED设备进入广州中学校园 通过实操消除“心理负担”

在2019年年底,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称“华师附中”)内添加了一台AED设备,同时还有用于日常教学训练的AED训练机,AED设备的培训将融入该校的急救课程中,这意味着华附师生又将掌握一项急救技能。

该校校医室负责人李苑雯介绍,学校校医均为执业医师,并持有广州市红十字会急救证与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证书。除此之外,学校还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急救团队合作,共同开展学生选修课急救技能培训。

就在前不久,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走进华师附中初二级,为300多名师生开展了一场急救课程。该科主任曾育辉以“基础生命支持”为报告主题,从识别心脏骤停、有效呼吸、胸外按压、人工通气与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在现场急救示范后,学生回到各所属班级,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利用模拟人等教具参与徒手心肺复苏现场的实操演练。

“学校是2019年开始考虑引进AED设备。”李苑雯说,最终华附购置了AED公共版用于急救,训练版作为日常师生教学训练,前者花费约2万多,后者约几千元,加起来近3万元。

为何要花这么多钱购置设备?“当然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也希望学生能真正掌握更多实用的急救技能。”李苑雯表示,学生的AED使用培训将融入急救课程内,跟着心肺复苏板块一起开展。

企业:目睹生命突逝“结缘”AED

开展公益急救培训逾4000人次

早在广州市在公共场合试点配置AED前,位于广州大剧院一楼的一家素食餐厅滴水坊内便已配备了AED及其它急救设备,并定期开展公益性的急救培训。至今3年多,该餐厅已开展急救培训逾4000人次,由其牵头捐赠落地的急救仪器AED已近20台。而这一坚持的背后,缘起于该餐厅创始人任海鹰目睹了一个生命的突逝。

2016年8月的一天,任海鹰在花城广场散步,至广州图书馆门前时,看到一名50多岁的男子突然倒地不醒,现场却没有一个人懂得急救,只能急匆匆地打120叫救护车。待急救医护人员到场时,该男子已经没有了生命特征。“那一刻我意识到了急救的重要性。”

从那以后,任海鹰决定开展急救培训,于是联合心唤醒基金、广州市红十字会,于2016年9月正式开启了第一期的急救培训。目前,常规急救培训已开展了38期,加之部分在白云山等其他场地开设的培训,共培训超过了4000人次。

让任海鹰欣慰的是,急救培训的价值亦逐渐显现。任海鹰说,此前参加培训的一名学员,在与先生出国时,先生便突发状况晕倒,她运用了急救培训的知识,一边进行心肺复苏,一边等待救护人员到来,如此挽回了亲人的生命。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