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心智障碍青年毕业后何去何从?促进“融合就业” 广州势在必行
日期:[2020-01-08]  版次:[A06]   版名:[新公益]   字体:【
■超六成心智障碍家庭希望孩子能够走上社会就业。

■市人大代表雷建威建议,将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

心智障碍孩子长大成人后,该不该走上社会岗位?他们的父母应该让孩子们呆在家里拿社保金,还是应该鼓励孩子走向社会,在真正的岗位上历练?

去年12月底,广东省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联合发布《2019成年心智障碍者人士就业需要跟踪调研》。报告发现,随着心智障碍群体接受初中、高职等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心智障碍人士的就业意愿也有了提高。然而,广州16岁以上心智障碍人士就业比例却不足5%。

记者获悉,这份调研报告已经受到广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市政协委员郑子殷等人士的关注,今年1月3日,来自广州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家长代表出席“多举措促进残障人士就业”主题研讨会(下称“研讨会”),为融合就业建言献策,并将凝聚出有关建议和议案,提交到即将举行的2020年广州市两会。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图片:受访人、受访机构供图

数据

近六成心智障碍青年想就业

仅4%成功入职

心智障碍者主要包括智力发育迟缓、脑瘫伴有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自闭症谱系人群等等不同类型人群,他们共同的功能性障碍体现在沟通障碍、学习障碍和社会互动障碍。他们的就业问题一直是颇具挑战的社会问题。

可喜的是,随着我国积极提倡并创造条件实现心智障碍者融合教育,以及家庭康复治疗覆盖面越来越广,心智障碍者的能力也随着成长不断提升。

早在2012年,广州最早关注并服务特殊儿童群体的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就做过相关问卷调查。当时,接受过正式教育的心智障碍人士具备初中毕业及以上学历的,仅为30%,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占比6%。

2019年下半年,扬爱再度就有关议题开展问卷调查,情况大大改善了:接近一半的心智障碍人士接受过正式教育,63%的人具备初中毕业及以上学历;在16岁-25岁心智障碍人群中,高中及以上学历达到59%。

“这些变化有赖于2013年广州市教育局以超前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做出了在中职学校开设特殊教育启能班的决定。这一举措弥补了广州地区中职特殊教育体系缺失的一环,开启了广州市中职特殊教育尤其是心智障碍者高中学历教育的新篇章。”扬爱总干事梁志图说。

心智障碍者的学历在提高,他们的就业意愿,也在提高。在调查中,“关于融合就业意愿”方面,超过60%的心智障碍家庭强烈希望心智障碍人士出去工作,心智障碍者本人的就业意愿也高达53%,较7年前提升了11%。

但是,正在普通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心智障碍者比例仅为4%,同比2012年仅提高了2%。该调研还特别注意到,有33%的心智障碍人士有挂靠“假用工”的现象,这是企业为了规避残保金的征收压力而想出的应对办法。

原因

忧心孩子未来

家长希望孩子能走上社会去就业

梁志图介绍说,我国的残疾群体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广州还按照残障群体的不同程度,制定了为生活提供帮助措施和社会救助的相关政策。以2016年为例,当年广州市共有78233名残疾人申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有73616名残疾人申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这两项补贴共发放资金2.65亿元。

尽管该群体可以靠补贴生活,但包括心智障碍人士在内的残障群体,就业意愿在升高。

为什么心智障碍人士家庭及其本人的就业意愿会如此高?通过问卷,梁志图访问了不少家长。“如果父母老了,或者离开了,心智障碍人士可以去哪里?很多家长去考察托养机构,试图为孩子准备他们的未来。他们说,不到万不得已,做父母的谁也不会送孩子去。”可是父母总有老去的那一天,没有人能够为这些孩子一手包揽一切责任,或者确定地给出“终身庇护”的承诺。

其实,还有更直接的原因,父母老了,离开岗位,谁来保障心智障碍孩子的生活水平。调查报告发现,有心智障碍者的家庭,收入水平偏低。尤其26岁-45岁心智障碍人士中,家庭收入来源依赖父母退休金及其他各项补贴的家庭,高达46%的生活品质堪忧。仅有23%的心智障碍家庭月收入高于8000元。据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广州市16岁及以上持证心智障碍人士为24131人,其中16岁-45岁人士为14450名,他们都处于就业年龄段。

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他们不希望孩子从学校毕业后,只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地生活,离群索居,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平等的生存环境、就业机会,以及公平的医疗、养老。“如果不能融合就业,家长们认为心智障碍孩子会没有价值感、缺乏自信,同时会让心智障碍孩子能力慢慢衰退;另外,他们一直在家里,家长没有喘息的时间,长期身心疲惫。”梁志图分析说。

办法

建议将心智障碍人士就业

列入民生实事工程

心智障碍人士能够拥有一份工作,是他们家长对未来的最好预期,但现况却不尽如人意。“除了来自企业的因素,还来自社会资源缺乏、求职者能力参差等制约因素。”

梁志图说,目前,广州对成年心智障碍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依赖民办康复训练机构和职校启能班/特殊班,培训内容以生活自理和工作常识类为主,培训方式主要是室内上课。“在调研中,仅36%的成年心智障碍者接受过职业培训,未接受培训的最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哪里提供’,培训内容‘不适合’或 ‘缺乏针对性’的比例也较高。对于就读于职高启能班的成年心智障碍者,仅有17%的心智障碍人士参加过就业前实习。”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虽然不断完善心智障碍者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为成年心智障碍者的就业提供更多可能性。但是,为满足该群体的就业意愿,加快促进“融合就业”刻不容缓。

1月3日下午,在民盟广州市越秀区基层委员会、民盟广州市法制委员会、民盟广州市社会管理委员会、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支持参与的“多举措促进残障人士就业”主题研讨会上,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家长代表等齐聚就如何进一步促进残障人士尤其是成年心智障碍者的融合就业共商对策。

会上,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岗位/服务提供商应优先录用成年心智障碍者。民盟广州市委参政议政工作处调研员蒋欣等专家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或采购的服务提供商中,如清洁卫生;饭堂的餐具、蔬菜清洗,就餐区域的清洁卫生;洗车等,工作流程可设置为程序化,操作者按设置的步骤就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这种工作方式适合成年心智障碍者,这些岗位他们能胜任。”

广州市人大代表雷建威指出,应统筹规划推广成年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机构建设。“建议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将成年心智障碍者支持性就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使成年心智障碍者得到充分安置和就业。同时动员、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支持性就业,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逐步实现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提升支持性就业机构运营水平。”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