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穷窝子里长大”的齐白石 卖出了全球最贵的中国画
日期:[2020-01-12]  版次:[A09]   版名:[收藏周刊]   字体:【
■齐白石 上学图 广州艺术博物院供图

■齐白石 一息尚存书要读 广州艺术博物院供图

■齐白石老人。广州艺术博物院供图

■齐白石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齐白石 1925年作 山水十二条屏

从前,有一个人,在自述里说:“穷人家的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是难若登天。我是穷窝子里生长大的。”

后来,也是这个人,他的《山水十二条屏》,2017年12月17日以9.315亿元在北京保利成交,成为全球最贵的中国书画,至今未被打破纪录。

这个人现在大家都认识了,他叫齐白石。

■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

1

阿芝是怎样变成齐白石的

齐白石原先不叫齐白石,按照宗派的排法,他叫“纯芝”,简称阿芝。生于1864年1月1日的阿芝,当时家里五口人,家里几间破屋,水田一亩。他的父亲和祖父平时混不饱一家人的肚子,经常要上山去打柴补贴家用。

“芝”字,是齐白石认识的头一个字,祖父教他的,那年他四岁。在学字的时候,他“有时候自己拿着根松树枝,画个人脸儿,圆圆的眼珠,胖胖的脸庞,很像隔壁的胖小子,加上了胡子,又像那个开小铺的掌柜了”。

不过阿芝最重要的任务,可能还不是画画,14岁,他开始在家学木匠手艺。待到19岁,他和童养媳陈春君拜了堂。立业成家看起来都已经完成。

未来的大画家,等待的是一本“秘笈”的唤醒——

婚后,阿芝出去做活,也时不时帮人画一点小画,都是兴致涂抹。直到有一天,“他在主顾家里发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眼神一亮,如获至宝。把书借回家,每日勾画。不到半年时间,勾画的习作都可以订成16大本了。他似乎从绘画中发现了人生的意义。”

然后邻里们都渐渐知道阿芝会画画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正式老师胡沁园也知道了。于是,在他27岁那一年,胡沁园和他第一次见面,见面就说:“我看到你的画了,很可以造就!”

于是,胡沁园、陈少蕃成为了阿芝的诗文绘画老师。阿芝家附近有个白石铺驿站,田园风光美好,胡老师说,索性就叫“白石山人”吧。不过后来齐白石落款就只写“白石”二字。齐白石的称呼诞生。

他终于可以卖画养家了。从木工到职业画家,阿芝完成了向齐白石的蜕变。

2

游学到广州自叹求画的人很少

齐白石画着画着,发现自己的文化基础课不太好,他直觉这样会影响自己艺术的进一步做大做强。“于是,36岁,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时期,拜湘潭名士王闿运为师苦心学习诗文。在40岁‘高龄’,勇敢走出家门,开始了‘五出五归’的游学路。”这也得益于好友郭葆生当时的鼓励,他怕齐白石不肯说走就走,还写了一封长信,里面说:“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他的这个建议,对齐白石一生绘画风格的转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于是齐白石鼓起勇气,告别了家里的三个娃,游学去了,其实,也就是男人出远门打工。第一站去了西安。从1902年至1909年,“游历了陕西、河北、江西、广西、广东和江苏六省,跋涉过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华山、嵩山、庐山、阳朔和桂林等地,并在远游中结识了友人樊增祥和李筠庵,在他们的居所处直接观摩了八大山人、石涛、金农、罗聘等人的真迹”。

1908年,齐白石走到了广州,广州人当时喜欢“四王”,齐白石可能多少有点受伤,所以他在自述里说:“我的画法,他们不很了解,求我画的人很少。”但话锋一转,他还是对自己有自信:“唯独刻印,他们却非常夸奖我的刀法,我的润格挂了出去,求我刻印的人,每天总有十来起。因此卖艺生涯,亦不落寞。”

3

幸亏有了陈师曾

到了1910年,行了万里路的齐白石回到家乡,“自觉书底子太差,天天读些古文诗词,想从根基方面,用点苦功”。他把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重画了一遍,编成《借山图》,又在屋子周围挖坑养鱼、舞花弄草,其实,他是想在此终老的了——“我自五出五归以后,希望终老家乡,住的茹家冲新宅,经我连年布置,略有可观。”

但是时势和土匪没有放过他。军队过境、南北交哄,土匪混战,官逼税捐。55岁的齐白石再次告别妻儿,北上寻找出路,开始了北漂生涯,直到1919年,在北京定居。

一开始他的画并不好卖。直到遇见了陈师曾。最初他居住在北京宣武门外的法源寺,陈师曾专门到法源寺找他,表达了对他作品的喜爱,一段艺术史上有名的佳话,在这里开头。陈师曾,是吴昌硕的学生。

齐白石早年的梅花跟学尹和伯,在此,陈师曾却鼓励齐白石抛弃尹和伯的画风,自创新格,并对齐白石的艺术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对于一个刚刚到北京的画家来说意义非比寻常。

“正是在陈师曾的鼓励下,齐白石决定废了自己修炼几十年的一身画艺,从零开始,重新炼级,开始十载关门的‘衰年变法’。他研究当时‘海派’领袖吴昌硕的花鸟画。不再按照原作全面临摹,而是仔细品味人家的笔墨、构图、色彩等。并且他领悟到:最高的艺术境界就是天真自然。他结合自己的特色融会贯通,返璞归真,化繁就简,把所画对象的特点抓住,让笔下无论是小动物还是山水画都真正‘活起来’。”

在他近60岁的时候,1922年,陈师曾把他的画推介到了日本,从那时开始,齐白石迎来了名声享誉海内外的收成期。他的画,根据自述,“每幅就卖了一百圆银币,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圆银币。这样的善价,在国内是想也不敢想的”。

“从此以后,我的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这都是师曾提拔我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

晚年的齐白石,厚积薄发,创作了很多传世佳作。1953年,文化部授予93岁的齐白石“杰出人民艺术家”称号,同年10月,他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会主席。1957年5月,他担任了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这段时间还作了最后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与世长辞。

4

那些卖得很贵很贵的画

齐白石生前的绘画市场主要是通过“润例”来体现。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内地书画市场复苏,齐白石作品初入拍场,便创不俗成绩。

在1994年中国嘉德首场春拍中,中国书画专场共上拍齐白石作品17件,16件成交,成交总额达391万元。其中一幅约4.5平方尺的《松鹰图》以176万元成交,每平方尺达 35万元。同年秋拍,共上拍作品29件,100%成交,12开《山水》册页拍出517万元高价。1994年全年,齐白石作品上拍46件,有4件成交价逾百万元。

到了2003年,齐白石作品上拍数量和成交额都迅速攀升,均价涨至16.5万元每平方尺。这一年,齐白石作品首破千万元,《诗意图》册页和《山水精品》册页11月在中贸圣佳分别拍出1452万元、1661万元高价。

2011年,其作品再创新高,仅春拍即上拍606件,成交率90.1%,总成交额高达22.6亿元。其中,《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在中国嘉德拍至4.255亿元。

而第一高价的宝座,属于2017年12月17日以9.315亿元在北京保利成交的《山水十二条屏》,每条屏纵180cm、横47cm,形制划齐规一,创作时间为1925年,可能是齐白石一生中画过的最伟大最重要的画作。

齐白石研究著名学者郎绍君先生曾言:“这十二条屏,把远游印象、写生画稿、前人模式(如金农画远景荷花)和居北京后的创作经验熔于一炉,构图简洁,境界新奇,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画法则集勾勒与泼墨为一,间有鲜艳的着色。可以说,这套条屏具有总结性,很大程度上标志了齐白石山水画的成熟。”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余语往事——齐白石自述》、南京博物院《作品在解读齐白石传奇的一生》、刘晓丹《天价之路——齐白石的艺术市场略述》)

分享到: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